第171章(第4/6页)

她用马鞭向身后一指,“不知济通阿姊可愿与我煮酒叙话。”

骆济通身旁的武婢立刻道:“女公子,当心有诈,不如尽快了结此事。”骆济通却不当一回事,笑道:“程少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已派人去安国郡求救兵了,可是他们最迟也要傍晚才能到吧。就凭你这点人马,我半个时辰之内就能将你们杀个干干净净。”

少商眉眼不动:“既然你已胜券在握,何妨一谈。”

骆济通颔首同意,于是挥手让身后人马跟上,少商则示意身后人马后退,如此两边人马一南一北各占据半片谷地。

少商下马,伸手作迎客姿势:“这是我刚搭的亭子,骆娘子不要嫌弃。”然后按照主客礼仪,径直坐到北面的位置上。

骆济通看这座茅亭四面通透,无法埋伏任何人手,便款款迈了进去,与少商隔案对坐。

案几上有一尊小小陶炉,炭火细柔,陶罐中的米酒香气四溢。

少商舀了两杓酒分别倒于两尊双耳杯中,然后将两杯推至骆济通面前让她先选。骆济通看了她一眼,伸手向右边这杯,迟疑了下,又拿了左边这杯。

一杯下肚,骆济通感慨道:“这是你自己酿的吧,比宫里大造坊的米酒都香。其实陛下很爱饮你酿的酒,只是忍着没夸你。”

“我知道,因为酿酒需要费去许多精米,陛下是怕引动了奢靡浪费的习气。其实你走后不久,我就能用糙米和粟米酿出好酒了。”少商浅浅啜了一口。

骆济通环视四周,这座茅亭虽然简陋,但构架精巧。脚下是平整的木板,铺着厚厚的干爽稻草,竖立的四根长柱上挂有几串草编风铃,头顶上张着一块薄可透光的细织绢布,既避免日光直晒,又使亭内敞亮明朗。

虽然此时已是初秋,不过疾行骑马,骆济通还是有些燥热,坐在这座南北通透的茅亭中,感受对面谷道吹来的阵阵微风,夹杂着米酒香气,她不禁叹道:“你以前就这样,明明规矩礼仪一塌糊涂,可偏偏于小处有许多奇思妙想,尤其是享受,没人比更灵光的了。”

少商想尽量拖延时间,故作不在意:“你倒是说说我哪里该学哪里不该学,娘娘每日都说我有进益。”

骆济通看了看茅亭两边,山坡平缓,根本不能安放滚石之类的埋伏,再看了眼前方区区六七十的人马,淡淡道:“你不用想着拖延,我和你顶多说小半个时辰的话,你今日总归是难逃一死。”

少商不动声色,道:“若不是我有意等你,你也未必能坐着说这话。我等你,不过是想问问你,你莫不是失了神智,居然敢做出这等牵连家门的疯事来!你身后的都是骆家府兵和重金招募的江湖客吧。为了杀我,你肆无忌惮的屠戮百姓,还意图毁尸灭迹,不论我死不死,我三兄总会把话传到,难道你父兄家人都不顾了么……”

“你别虚张声势了,一者,你三兄未必知道是我,二者,他也没证据。”骆济通心思灵敏,也非泛泛之辈,“我杀了你后,旋即从南面去荆州。荆州腹地广大,到时我把手脚洗干净,就说我在南边散心,到时谁能咬定是我杀了你?!”

少商沉默片刻:“看来,是我低估了你……霍不疑知道你的本事吗?”

骆济通神色一变,目中似有雾气弥漫:“……他比我大五岁,我进宫那年他刚好出宫立府,为了避讳后宫妇人,他每个月只来长秋宫拜见娘娘一两回。每当那时,我就躲在帘幕后面偷偷瞧他。那么多年,我见了他那么多次,却连话都没说上两句。”

“你可以自己找上去说话啊,等霍不疑自己跟你说话,地老天荒都难。”少商难得说句公道话。

骆济通道:“他对所有女子都视而不见,也不独我一个。是以我很好奇,你与他究竟是怎么结识的?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