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4页)

这段日子,皇子公主们来来去去,但霍不疑只要得空就来永安宫帮忙,看着少商为宣太后喂食擦身不得停歇,累的人瘦了一大圈,他很是心疼,但从未阻止。

昏迷到第六日,宣太后忽然醒了,而且神志清楚,笑意柔和。

“我想见陛下,少商,帮我去告诉岑安知。”她如是说道,少商心中咯噔一下——这是回光返照了?

自六年前废后起,皇帝虽远远见过宣太后,但从未进过永安宫一步,此时听闻传报,立刻知道情况不好,顾不得还在商议政事,急匆匆赶了过来。

踏入内寝,看见宣太后面颊塌陷,蜡黄病弱,皇帝不禁悲从中来。他坐在榻边,低声道:“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告诉朕,朕总要替你办到。”

宣太后微笑道:“我这辈子都替别人活了,前半辈子顺着母亲舅父,后半辈子顾着幼弟儿女,到了这个时候,若还要替别人说话,也太没意思了。……我想说说我自己,说说陛下。”

皇帝含泪静听。

少商默默走开,安静的退到屏风后头,谁知看见越皇后不知何时站在那儿,眼眶发红,想出去又不敢的样子。

宣太后道:“小时候读书,读到始皇帝某日出游,车盖云集,骏马健儿,高皇帝和楚霸王见了,对那气派艳羡不已,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唉,这是生来要争夺天下之人啊——可我知道,陛下不是这样的,陛下从不艳羡人家的气派权势。”

皇帝破涕为笑:“朕自小就被邻人说胸无大志,只惦记着门口一亩三分田。”

宣太后微笑着摇摇头:“陛下不是胸无大志,而是安于平凡。这世上的大能分成两种,一种如高皇帝楚霸王这般,雄心勃勃的要改天换地,还有一种,如陛下,虽然文韬武略无人可及,却并无心争雄天下。”

“我在陛下身边待了几十年,我知道陛下心中依然是那个喜爱耕读的磊落少年郎。若不是天下大乱,若不是陛下的兄长非要扯旗起事,我知道,陛下是愿意一生闲居乡野的,然后迎娶越妹妹,生几个宁馨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此平淡一生。”

皇帝热泪盈眶,紧紧握着宣太后的手:“知我者,神谙也。”

宣太后伸出枯槁般的手,轻轻抚摸皇帝的脸颊:“陛下,你没有对不住我,你待我情深意重,我这辈子都报答不了。我不敢反抗舅父,幸亏遇上陛下这样仁厚温柔的英俊少年豪杰,不然就是个大腹便便凶暴卑劣之人,我怕是也嫁了。”

“陛下,遇上你,是我此生有幸。”

“神谙……朕,朕……”皇帝哭倒在宣太后膝前。

宣太后吃力的抬起皇帝,四目对视:“陛下,您这一生,对得起江山社稷,对得起功臣百姓,更对得起我,唯独越妹妹,您辜负了她。”

皇帝挂泪而笑:“你不是说今日不说别人么,还是忍不住了?”

“我与越妹妹壁垒分明的过了几十年,她也算不上别人。”宣太后无奈的笑了下,抬头正视皇帝,认真道,“陛下,于我而言,当年不论是不是陛下,舅父要我嫁,我终归会嫁的,可越妹妹不一样。陛下是皇帝也罢,是农人也好,飞黄腾达抑或是田园牧歌,她要嫁的,只是陛下这个人。”

屏风后,少商侧头看去,越皇后用锦帕紧紧捂着嘴,泪水滚滚而下。

“陛下为天下安宁舍弃了许多,越妹妹何尝不是。”宣太后有些续不大上气,“不能因为她泼辣爽直,大大咧咧,陛下就以为她不会往心里去,不曾痛彻心扉。我知道,她暗里流的泪,只有比我更甚。”

皇帝哽咽难言,只是用力点头。

宣太后虚弱道:“以后的日子里,陛下要与越妹妹好好的,就如你们还在乡野时那般亲密,就如我从不曾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