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3/5页)

三皇子沉默许久,低声道:“你说的没错。那年子晟刚进宫,孤僻不合群,也不知怎的跑到无人的水池边,不慎滑了下去,还好他紧紧抓住了岸边几根枯草。我是自小的孤僻不合群,正在那里躲清静,发觉此时,便过去将他拉了上去。”

“所以殿下半个身子的衣裳都湿了,回去就风寒高烧。”少商点点头,“从那时起你们就暗中来往,如此说来,殿下年幼时就有宏图大志了?”

三皇子阴阴的横了少商一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皇后与母妃井水不犯河水,两边的皇子公主也谈不上亲近,而子晟又养在长秋宫,我与他不愿招人侧目,便没有声张这事。”

“那太子从水中救人是假的咯?”少商皱起眉头。

三皇子道:“当时子晟刚学会凫水不久,看涂高山池水温暖,就在水中练习屏气,谁知太子以为他溺水了,不由分说将他‘救’上来。父皇知道后很高兴,臣民间也传为佳话,纷纷夸太子看似文弱,实则有胆气。子晟倒不好辩驳了,便将错就错。”

少商暗暗叹息。许多误会,只是看起来美丽。

“雁回塔之事你怎么看破的。”三皇子不依不饶。

“殿下不如先告诉妾身,你们何时开始打算废储。”少商伸出指尖,探着幽幽夜风。

三皇子沉吟片刻,干脆的承认了:“起初也谈不上废储……约摸是太子成婚后两三年吧,我和子晟才十来岁,只是不满太子妃的娘家在都城里胡作非为。太子先是毫无所知,后来我们暗中安排苦主告到太子跟前,谁知孙家人狡诈巧言,哭哭啼啼,要死要活,还倒打一耙说人家诬告——子晟气急了,亲自到太子跟前挑破孙家人的罪行……”

“啧啧啧。”少商连连摇头,“那时太子妃的名声还好的很,人人都夸‘贤淑得体,蕙质兰心’,太子恐怕不好办哪。”

三皇子挑了车里的女孩一眼:“没错。哪怕罪行清楚之后,太子碍于太子妃的哭诉与求情,依旧迟疑无为——太子妃也算是下血本了,据说没了腹中胎儿。最后还是父皇出手,才将太子妃的那一大帮父兄亲族都赶回原籍去。”

这时车队已临近南宫城门,高高的城门穹顶在头顶上平平移过,圆月皎洁,夜色深蓝,两边的箭楼高耸屹立,尖尖的楼顶仿佛快探到月亮一般。

“苍生无辜,百姓堪怜,他们一辈子只盼着风调雨顺,吏治清明,方能得阖家安乐,衣食饱暖。哪天要是旱了,涝了,闹蝗虫了,官府贪婪暴虐了,立时便是家破人亡。孙家只是寻常地方望族,哪里见过都城的气派,一时得意忘形,不知检点。从父皇封赏太子妻族到被驱逐出都城,不过短短两年多点,就有几十户人家田地被占,上百人被圈为奴仆……我记得有个小女娘,岁数与你差不多,却被太子妃的亲弟抢入府中。尸首被丢出来时,皮肉没一块好的。”三皇子眼眸漆黑,饶是事隔多年,依旧难掩怒气。

少商皱起眉头:“王淳就算了,难道少傅楼经也这么干看着么?”

三皇子露出讥讽的笑意:“前朝初年,群臣推举文皇帝登基,很大的一个缘由就是文皇帝的母族妻族皆贫弱无力。朝臣就算了,东宫诸臣说不得还盼着孙家被贬呢。”

“太子也无动于衷?”

“自然不会。太子兄长很是伤心的哭了一顿,三个月没与太子妃说话,还拿了许多钱给那小女娘的家人。嗯,被孙家人祸害的百姓后来也都得了抚恤——只要是还活着的。”三皇子不无嘲弄。

少商不说话了。

“父皇为了顾及储君颜面,只能不声不响的将孙家人驱逐出都城,然后由原籍官吏发落。哼哼!”三皇子冷笑连连,“我不管他们勾心斗角,可不该拿无辜的百姓做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