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朋友,别让他蹬鼻子上脸(第2/3页)

(04)

早年时,日本有个作家,叫西村寿行。

此人写了本《涉过愤怒的河》,拍成了电影,叫《追捕》,高仓健和中野晴子联袂出演,曾在中国火爆一时。

上了年纪的老观众,都能完整地叙述电影中许多台词——但最重要的台词,大家还真没记住。

最重要那句台词,在电影结尾。

影片结尾,被犯罪分子追杀的主人公杜丘东仁,杀掉了幕后黑手,愉快地从摩天大厦里出来。美貌情人真优美迎上,问:完了?

杜丘说:哪有个完呀……音乐起,两人搂抱着,一路轱辘远。

哪有个完啊——记住这句话吧,当你长大,进入社会,无论是亲情友情,无论是职场社会,当你呈片断式思考,以为一件事结束就万事大吉时,千万要想想这句话。

人生在世,是连场的互动博弈,一切过程都只是个开始,哪有个完啊。

(05)

历史上的中国,民间缺乏相互扶助机制,遇到问题需要调动社会资源时,普通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会把自己现有的资源、影响力及他人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作为交易抵押品,向别人求助——“看小可颜面则个”。这就是古代版本的:给兄弟个面子……

面子文化,是中国民间仇怨的策源地,因为这个社会交易,其抵押品完全是主观的。老张向老李求助:哥们儿,给个面子……在老张心里,对自我是有个价值评估的,这个评估如果低于老李的评估,就不会给老张面子,老张就脸上无光,从此成为仇家。而如果老李对老张面子的评估过高,又会引发下一轮的交易危机。

面子估值没有书面化,明确化,估值主观而随意。因此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稀里糊涂的生存交易,活得很累。

——本文开头说的那个故事,朋友发难,要求蛋糕友专门给他打折,就是他对自身的价值评估,远高于蛋糕友的人生事业。在这位兄台心里,蛋糕友的事业,还不如自己一片剪下来的脚指甲值钱,所以他执意碾轧蛋糕友的底线。

为什么有些人,会这样过分呢?

或许冯仑的故事,就是答案。

(06)

冯仑讲的,违章兄之所以陷入泥潭,说到底就是不自重。

就是缺乏自我尊重。

违章兄开着公司,大模大样,也算是社会中坚了。可这人不要脸,却琢磨省下违章的那仨俩小钱。这种贪小利的心思一出来,整个人的智商,就“咣叽”一下子被拉低了。

——他是商业精英,不可能不知道人生的连场互动博弈规律,不可能不知道,在这件小事上的龌龊,是需要支付更昂贵的成本的。

但是,贪图小便宜的欲念,让他别的全都顾不上了。

结果,他跌入了自己亲手挖的坑里。

你说,这又怪谁呢?

(07)

当一个朋友,不是在绝望下哀求,而是理直气壮地向你提出过分要求时,或是这位朋友脑子有毛病,或是你的记忆不大好。

说朋友脑子有毛病,他可能把此前一件极小极小的交易估值过高,现在理直气壮索赔来了。

说你自己记忆不大好,你有可能把朋友的一次付出估值太低,所以无法理解朋友的悲愤。

——要想活得简单明白,最好避免模糊交易。

能够确信的,只有书面上的、受法律保护的承诺。

被自己刻意淡化的不自重,再加上朋友间的模糊交易,会让我们陷入“花了大钱,还落人家一身埋怨”的泥沼中。

(08)

朋友是仅次于家人的一种社会伦理,它意味着一个安全的生态圈。在这个层次里,你可以放松自己,而不必担心自己受到伤害——如果你知道如何维护你的朋友圈的话。

不懂得如何维护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在不留神之际,激起朋友的侮蔑之心。无论你的事业做得多大,在朋友们心里,你不过是个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混账。这种侮蔑由心生出,再想让朋友尊重你,那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