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穆尔湾请愿(第2/3页)

人总是对新的一天充满了希望。第二天早上,我们精神抖擞地来到餐厅,心想昨日到得晚,猝不及防,俄罗斯大婶们没有准备,今天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餐桌上摆着我们的早餐,好像是昨晚的食物没有吃完,在微波炉里烘了烘,又原样端了出来。

瞪大了眼睛,见也有变化之处。那个夹土豆泥的烤包子不见了,代之以一道凉拌黄瓜。

大家默不作声地落座。大约五分钟后,杯盘皆空。有人向俄国大婶要面包,胖胖的大婶一转身,从别的客人吃剩的桌上端来了半盘。他狼吞虎咽地吃了。

洁净的亚麻台布上,一排排吃得精光的白盘子,好像组成一个卖瓷器的柜台。

大家舍不得离开餐桌,议论起来。

老这么着可不行,顿顿吃个半饱,跟旧社会似的。

我想了一个广告:你想减肥吗?请到俄罗斯的海参崴去。

是不是俄国人以为中国人肚子小,用喂鸟的食儿打发咱们呢?

真是想念祖国啊!生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太幸福了。我们一辈子比俄国人要多吃多少好东西!

大家越说越感慨。人的嘴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当第一个功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第二个功能就空前地发达起来。刚开始是半带调侃地议论,渐渐地就义愤起来,围着中国方面的导游同仇敌忾地诉说饥饿。恰在此时,俄罗斯方面又通知说上午派不出车来,大家只有在饭店里闲坐。

群情开始激昂。

中方导游说,他还从未遇到此类情况,不知还会出什么意外。为了后面的旅游顺利,建议大家随他到海参崴市的国家旅游局去反映一下情况。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吃饱了没事干”。现在大家是吃不饱没事干,把一腔恼火发泄给小导游,人家给出了主意,大家自然不能临阵脱逃。况且导游也是身在异国,势单力薄,我们理应助他一臂之力。再说,我们若是认可了这样的待遇,俄方对以后的来访团也许就更不负责了。无论于私于公,都该去说几句话。

于是大家簇拥着导游,像打狼的一样,成群结伙地在街上走。

海参崴风光旖旎,凉爽的海风像蓝纱巾一样迎面拂来。走着走着,我们欣赏起美丽的异国景色,几乎忘了自己是为什么走到街上来的。

一栋陈旧的红楼映入眼帘,这就是海参崴的国家旅游局。

我们一行约20人,相随进入红楼。导游小声介绍说,海参崴原有四家旅游社承办旅游业务,但后来统归这一家了,于是对旅游者相当不客气,反正你离了我就没办法。

我们在暗中相视一笑,感觉到某种熟识甚至亲切。只要没有竞争的地方,你就要碰到官僚的冷遇。

我们做好了思想准备,公推两位代表陈述原委。

中国是民以食为天的民族,吃不饱饭,尤其是交了足够的饭钱而不给吃饱饭,就会把肚子和面子联系在一起,叙述起来格外慷慨激昂。

对方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女郎,据介绍是旅游局的副局长(他们也挺重视使用年轻干部的,我看女副局长的年龄不会超过30岁)。

俄罗斯真不愧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民族,长相清秀的女副局长听完导游的翻译后,立时柳眉倒竖,樱唇抖动,快捷的俄语单词像重机枪一般横扫过来。虽说语言不同,也看得出绝非从谏如流、虚怀若谷的良善之辈。

果然,翻译说,女副局长表示这很正常。车子派不出来,饭食也无法增加。理由是:你们的人虽然过来了,可你们的经费并没有同时打过来,你们现在吃的饭钱还是我们垫付的呢!我们很穷,没有钱,能给你们吃这样的东西就算不错了。

她双手一摊,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我们立即有人给她拍照。她一看照相机的镁光灯闪起来,就昂首挺胸,摆出雄赳赳气昂昂的英姿,以不失国家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