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风光(第3/6页)

第二天,在电视台记者及建设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我一家家上门“拜码头”。一路上个个部门诉苦,家家单位说情,道一千说一万,一句话打总结:没钱!就在我感到极为狼狈的时候,我们一行来到了江南市移动公司。公司老总一见面,就以公司不是受益单位而是报账制单位没有经费开支的口子为由不肯出钱。我耐着性子听完了他的一顿唠叨,突然问了一句:“你们市公司管财务的老总是李总吧?他是我同学。”那个总经理一听,马上改变了态度,立刻拨通李总的电话递给我。我和李总客套了一番,单刀直入地请求他支持。他二话没说,安排江南公司向总公司打报告批一笔专款,随行人员顿时掌声雷动。

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总算没有空手而归。

视察结束,建设局领导留我吃饭被我婉拒。司机把我送到食堂门口后并没有离去的意思,我疑惑地问他:“还有事吗?”他支支吾吾道:“您用车的油钱我到哪里报?”我一听火冒三丈:“我帮主管市长挑土肯定是找主管市长报唦,找我做什么?”司机吓了一跳,发动车一溜烟逃也似的离去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挑土第一天就遭遇讨油钱,真是恼火,我当即给政府办童主任打电话投诉:“那个司机胆子也太大了吧,居然明目张胆地敲诈到我的头上来了。”没想到老童听了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只是一味地劝我别往心里去,毫无半点责备那个司机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是我误会了那个司机。

江南的财政体制很多年以前就是这样:整个江南市除四大家领导四个“头”及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实报实销以外,其他副职每年仅预算了一万元经费。这一万块钱不仅包括配车的保险、年检、维修、油料、司机补助等,还包括所有的公务接待及差旅费。事实上,每年政府办把车辆的保险、司机补助等固定费用一扣除,一万块钱也就扣得差不多了。经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呢?只能到分管的线上去化缘,化缘所得还得向政府办上缴20%……

这样的财政制度,把副市长们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首先是管不到钱。连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单笔批字的权力都不超过一万元,可以想象分给其他副市长的还会有什么权力。

其次是管不到帽。对基层最具有吸引力的无非是拨款和乌纱帽,可帽子牢牢掌握在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手上,基层干部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想当一把手找书记,想当副职或解决待遇找部长”。尽管市长也兼任着市委副书记,但“书记管帽子,市长管票子”乃铁定的官场潜规则,不能轻易打破,否则书记市长的矛盾就会不可调和。可想而知,连市长想为某人要顶帽子都要下好久的决心想想怎么运作,何况“手无寸铁”的副市长?

然后是拍不了板。这在基层是很现实的,你要人家用眼睛射你,你得为人家解决问题。副市长一天到晚都在表态,一天到晚却什么态都没有表,找你要钱你没有,要编要不到,想解决个待遇你又说不上话,人家干吗理你?只有一种情况才会真心实意地找你,搞出了问题人家要抓救命稻草时才会想到你,倒不是你能为他解决什么问题,而是瞄上了你这棵大树好做替罪羊,道理很简单,天塌下来有长子顶着,大树不倒大家都不会倒。

有一位包工头与江南某景区发生经济纠纷,分歧很大,双方都不肯让步,导致一笔工程款无法结算。他的一位熟人给他出歪主意:“只有一个办法,你写几十封告状信,状告宁市长违规批项目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那位包工头虽然没读多少书,但脑子还是清醒的,对他出的主意不以为然:“人家和这事八辈子打不到一竿,告他有什么用?”那个因为受过我处分想报复我的人阴险地一笑:“这你就不懂了,吊颈还要寻大树,什么事情只要一牵涉到高层领导,上级部门就会高度重视,你只要把宁市长带进来,我保证你讨薪成功,否则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