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年代文里的幺儿(完)(第2/4页)

一个村里有一个这样的厂,就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这样的厂子赵家村有两个,以赵家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村子,倒是带动了整个公社的经济,公社下辖十个村,最看重的便是赵家村,就连修路都紧着赵家村先修。

这两个厂子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的凤羽菇都送往这里,七成砍下来的竹子被竹编厂消化,全县的人哪怕不进这两个厂上班,靠养菇子也能养活自家。

竹编的需求有限,而作为吃食的酱料,消费者更多,赵家村的凤羽酱远销各大城市,几年后甚至做到了对外出口。

村子里的人家,日子越过越好,却也有人家越过越差,比如赵三姑一家子,比如赵小秋这么一家人。

因着丑闻,赵三姑一家子在村里很不受待见,两个厂子也压根不招她家的人,赵三姑一家子又都是懒货,大儿子夫妻俩天天在家吵架,小儿子天天责怪赵三姑欺负他老婆,才导致两人离婚,还怪赵三姑和人偷情坏了名声。

赵三姑日子不好过,也不想放过当初撺掇她的赵小秋,她四处散播赵小秋和别人的丑事,这样纯粹的无中生有,说得多了,赵小秋的丈夫顾显城竟然也信了,毕竟在顾显城看来,两人还没结婚赵小秋就和他睡了,显然赵小秋是一个随便的人,所以听了谣言顾显城就信了。

顾显城在乡下待了几年,待到他城里的家人没了耐心,钱宁愿给留在城里的小儿子,也不愿意给顾显城这个当知青的大儿子。

赵小秋生了个儿子之后,对娘家也没那么掏心掏肺了,夫妻俩倒是攒了一些钱,只是因为顾显城的疑心病,两人之间关系越发生疏,等到儿子上初中了,全国开放高考,顾显城背着赵小秋参加高考,打算抛弃赵小秋母子回城,只是还不等他拿到录取通知书,这事情就被赵三姑一家给捅了出来。

顾显城原本的计划破产,为了安抚赵小秋,最终只能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回到城里,赵小秋回城之前,还特意跟往日的小姐妹们炫耀了一番,只是她的小姐妹们,此时都忙于工作,倒没空搭理她。

进城之后,顾显城进大学读书,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赵小秋母子和顾家父母一起住,原本看到长子和大孙子很高兴的顾家二老,却对赵小秋母子粗鲁的言行举止很是不满。

顾家是所有人都在一起住,原本大儿子一家回城之前,顾家二老和小儿子夫妇相处融洽,且将小孙子宠上了天,但大儿子一家回来之后,矛盾日益激烈,顾家父母又看到过好几次大孙子欺负小孙子,便对赵小秋更加厌烦,甚至在背地里开始给大儿子介绍对象,想要甩开赵小秋母子。

顾显城同样厌烦赵小秋,对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默认,只是赵小秋很快就发现了老两口干的好事,一气之下,跑到顾显城的学校大闹一场,最后学校以“人品欠佳”为理由劝退了顾显城。

被大学退学,顾显城前程尽毁,更加恨上了赵小秋,开始整日夜不归宿,连儿子也压根不管,夫妻俩一见面就打得不可开交,顾家老两口甚至对长子也厌烦起来,直接将这一家子分了出去。

顾显城和赵小秋都没有一技之长,也找不到工作,顾家二老在世时尚且偶尔补贴一二,但等到二老死了,他兄弟却压根不愿意搭理这一家,夫妻俩都不事生产,最后连饭都吃不下去,顾显城将赵小秋母子赶出家门,自己卖掉了分得的小房子,然后不知所踪。

而赵小秋母子一路乞讨,方才回到赵家村,她这副样子,娘家也不想搭理她,赵小秋得了邵老娘的帮助,在厂子里找了一份杂工,但很快就因为手脚不干净被辞退,母子俩又重新走上老路,开始四处乞讨。

索性青栾县富庶,倒是能养活两个乞丐。

赵青青读完初中后,被拐子打瘸的腿也彻底治好了,毕业之后考进妇联,又在亲戚朋友的祝福下嫁给了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