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第4/6页)

“唔,哦,小姐,我给你个机会。你能借给我两个先令吗?”

在头一阵激动中,那位女士决定当即晕过去。但转念一想,她解开了钱袋,交付了钱币。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一次精细的欺骗,因为整笔借款的一半得付给那位在街头侮辱妇女,然后又站着不动等着挨揍的人。

一次规模很小但仍具科学性的欺骗是这样的。行骗者走近一家酒馆的柜台,说要两支雪茄。拿到雪茄后他略为看了一下,然后说:

“我不太喜欢这种烟草。这儿,请拿回去,另外给我一杯掺水白兰地。”

掺水白兰地送上并被喝光,然后那骗子径直朝门口走去。

可酒馆老板的声音使他站住。

“我想,先生,你忘了为你那杯白兰地付账。”

“为我那杯白兰地付账!难道我没有退给你雪茄换那杯白兰地?这难道还不够吗?”

“可对不起,先生,我不记得你为那雪茄付过钱。”

“这是什么话,你这个无赖!难道我没有把雪茄退还给你?难道你的雪茄不正在柜台里面?你是想要我为我没买的东西付钱吗?”

“但是,先生,”这时酒馆老板已不知说什么才好,“但是,先生……”

“别老跟我说什么但是但是,”骗子怒不可遏地打断老板的话,呼的一声甩上门便扬长而去。身后丢下一句话:“别跟我说什么但是但是,休想用你们那套把戏来蒙过路人。”

这儿还有一次非常精巧的欺骗,其简洁并非它最不重要的可取之处。这次是真有人丢了钱袋或钱包,失主在一座大城市的一份日报上登了一则对失物进行了详尽描述的寻物广告。

于是我们的行骗者抄下了那则广告的实际内容,但更新了标题,改动了措词,并变换了地址。譬如,原来那则广告冗长累赘,标题是《寻找一个失落的钱包》,并要求拾得者将钱包留在汤姆街1号。而修改后的广告则简明扼要,标题只有《寻物》二字,并说明拾得者可在迪克街2号或哈里街3号见到失主。更有甚者,这则广告至少同时在五六家日报上登出,而说到时间,它只比原来那则广告晚几个小时。即使这则广告被真正的失主读到,他几乎也不会怀疑这与他自己的不幸有什么联系。但是,拾得那个钱包的人更可能去骗子所指示的地址,而不大可能去真正的失主所说的那个地方,这两者的机会是五比一或者六比一。结果是后登广告者支付了一笔酬金,侵吞了那个钱包,然后溜之大吉。

这儿有一次与上例非常相似的欺骗。一位女士在大街上丢了一枚相当贵重的钻石戒指。为了找回失物,她愿付40或者50美元酬金。她在寻物启事里非常详细地描述了那颗钻石及其镶嵌物,并宣称拾得者只要把戒指送到某某大街某某号就可以立即拿到酬金,而且失主将不提任何问题。一天或者两天之后,当那位女士不在家时,某某大街某某号的门铃被摇响。一名佣人开门,得知来者求见女主人,便回答说女主人不在家。一听这惊人的消息,来访者表达了他深深的遗憾。他来访之目的非常重要,而且关系到女主人本人。事实上,他非常有幸地找到了她那枚钻石戒指。不过,他也许有可能再来一趟。“那可不行!”佣人说。“那可不行!”被立即唤出的女主人的妹妹和小姑子说。戒指在一阵吵嚷声中被验明正身,酬金当即给付,那位找到戒指的家伙几乎是跑着出了房门。女主人回家,对她的妹妹和小姑子稍稍表示了几分不满,因为她们碰巧花40或者50美元买了一个她那枚钻石戒指的仿制品,一个用真正的金色黄铜和地道的人造宝石做成的赝品。

但由于欺骗未有穷期,所以我即便只是稍稍地提一下这门科学所具有的变化形式或曲折形式中的一半,那这篇文章也不可能有结尾。可我又不得不让这篇文章有一个结尾,而我能给出的最好结尾莫过于简略地介绍一幕极其体面但又煞费苦心的骗局,这幕骗局不久前曾把我们这座城市当作舞台,其后又在这个合众国其他一些民风更纯朴的地区一再成功地上演。一名中年绅士不知从什么地方来到市区。他的举止刻板,严谨,沉着,从容。他的衣着整洁得无可挑剔,但却自然大方,质朴无华。他系一条白色领带,穿一件只从舒适着眼的宽大背心,厚底鞋看上去也很舒适,裤子没有用吊带。事实上,他的整副模样活脱儿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富有、严肃、庄重而体面的“实业家”,最杰出的一类,就像我们在一流喜剧中所看到的那种外表冷漠严厉但内心却温柔善良的人。那种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人用一只手行善,以一掷千金而闻名;用另一只手做生意,以诛求无厌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