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琼浆(一)(第2/2页)

但是周婶儿压根也没有要嫁给丁老爷子的意思。她没有孩子,男人也死了。若是想嫁,怕是不会等到这会。

直到最后,丁老爷子去世,这门乱点鸳鸯谱的亲事也没成。他去世那会,丁文书不在家。偶尔有乡邻来照料丁老爷子,但多数时候,是周婶儿在伺候。弥留之际,丁老爷子算是没有吝啬自己的高贵的双手,拉着周婶儿的手,托她看管好丁家的房子。“若是有一天,我那不孝儿子回来,您帮我把这个家,交给他……”周婶儿握紧了老爷子的手,点头答应,还劝他宽心。也不知老爷子是不是精神恍惚,眼神不济,竟伸手又抚了抚周婶儿的脸,嘴里念叨着的,是自己夫人的名字。“对不住,对不住……这辈子没让你享福……”周婶儿很感动,不敢打破一个临终之人的臆想,嘴里连忙应道:“没事没事……”老爷子又挣扎着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妻啊妻……在我眼里啊……你就跟啊,刚出嫁时一样……”说完这话,老爷子咽了气。

这件事,周婶儿也给丁文书交代过。只是提起丁老爷子抚她脸蛋的时候,周婶儿涨红了脸。丁文书见父亲临终凄惨,不禁大哭一场,甚至忘记帮父亲给周婶儿赔那非礼之罪。

柳小姐见周婶儿对丁家多有照应,很是感激。她时常劝丁文书以对母亲的礼节对待周婶儿。丁文书点头称是,对周婶儿愈加尊敬。

……

西河口冬日晚间,也有虫鸣。叫声尖细,似乎是天气寒冷,将虫子冻得难受。

屋子里的人更是痛苦不堪,裹紧了棉被。

母亲“哎哟”声不断,冷得发抖。儿子过来,又搂了一床棉被,盖在了母亲身上。

“娘,您冷吗?”

母亲微微睁开眼,点了点头。

儿子心酸不已。“娘,您想吃点啥?”

母亲不说话。

是没钱吗?不是。十来岁那年,父亲将母亲逐出了家门。说是驱逐,不如说是外养。父亲天性霸道,不准母亲另嫁。因此并无休书,便将她赶出几十里地,修了间茅草房,任她自生自灭。至于对外,只说死了。

儿子心疼娘亲,常常瞒着父亲来看。只是天长日久,总是会被发现。于是免不了一顿痛殴。

“娘……真是苦了您了……”说着话,儿子哭了。

母亲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没什么。娘苦惯了。娘十六岁那年就生了你,看着你长大。今年二十了吧?”

儿子抽泣着,点头。“回娘的话,昨天刚过的生辰。”

刚过完生日,便跑来看她。

“你爹性子倔,脾气暴。你要处处让着他。咳咳……”说着,母亲咳嗽起来。

“娘!”儿子跪在床头,紧紧拉着母亲的手。

“没事,咳咳,没事。”母亲拿着手绢,擦了擦嘴。

“娘,您病了……”

“嗯,这几日天气凉了,咳嗽。”母亲宽慰道。

“娘,儿子给您去拿药。”

“那倒不必。”母亲苦笑道,“生老病死,就是这样的,谁也躲不掉。娘在这儿住着啊,周围也没什么人,就是没人说话,闷得紧。有时候啊,就想你……”说着说着,母亲也掉下了眼泪。

儿子便跟着一起哭。琼浆是一个比较奇怪的故事。它分成两个故事交叉讲述。为方便,笔者做一个小提醒:丁文书身边的故事为明线,而文中“母亲”与“儿子”的故事为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