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又如何呢?

落荒而逃,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在奋斗,在拼搏,在做最好的自己?只不过不是在众人的眼中逃避,而是选择了一个人孤身奋战而已。

考研分数线公布之后,我因一分之差与北大中文系失之交臂。周围的朋友知道后,有几个人劝我说:“要不,再考一年吧,考这种学校差一分,放弃太可惜了。”有那么几天,我确实感到不甘心,回想这两年来为考研所做的准备,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再去争取一次。然而,更多的时候,我思考问题的重点是:我考北大是为了什么?我想从考研里面得到些什么?心中的答案早就有了,就是不想承认罢了,那就是:能够把四年大学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再系统地学一遍,也想在考试的压力下,多看些平时因为懒惰而没来得及看的书。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几乎把所有本科的中文课程全复习了两遍,以平均一周三本书的速度在阅读,我自认为我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得到了,只不过没有收获应有的结果而已。所以,不用再犹豫了,我不能为了这一分,不断地在考试的状态中磨合,让自己的喜怒哀乐发生在一篇英语阅读理解的对错和一篇理论文章的攻克中。

高考时,一分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在感慨应试教育的不公平,等到考研,可以为自己的前途做选择时,如果我还纠结于一分两分的得失,那么我还不是一样把自己往“高考窠臼”里面推。我考名校的目的是希望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获得更大的自由,但倘若从一开始就不自由,那么毋庸再考,我不想贪恋这份虚荣。朋友知道我要放弃时,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这样太懦弱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成绩,你想放弃,是你不想再冒险,不想再吃苦了,你必须正视自己的懦弱。”我也在气头上,丢下一句,“我懦弱,我没有勇气,我落荒而逃,可又如何呢?”扬长而去。

接下来的调剂中,经过各方面的考量,我申请调剂到杭州一所普通的师范类院校。去复试时,当周围的同学听到有人第一志愿报考的是武大、浙大而对他们的落榜感到遗憾时,有那么一刻,我感到钻心的疼痛。复试的那几天,我一直独自坐着,不太想和别人聊天,不希望别人再对我的选择做出大惊小怪的样子。最后一天是面试,当老师们一个个问完问题后,有一个老师突然问我:“你真的做好来我们学校的准备了吗?”我点点头,没给出理由,平静地说:“我做好准备了。”

是的,在很多人眼中,我在成绩面前落荒而逃了,可是,只有我知道,落荒而逃,其实是另一种更为艰难的拼搏的开始。如果我再考一次,顺利进入北大,名校的光环会让我做很多事情都变得容易,而现在,我要比在北大读书付出好几倍的辛苦才可能换来一样的结果。事实上,我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从某种层面说,这要求我比继续考北大还要勇敢、还要坚强。

落荒而逃,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在奋斗,在拼搏,在做最好的自己?只不过不是在众人的眼中逃避,而是选择了一个人孤身奋战而已。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和她男友相恋七年,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他们觉得是时候谈婚论嫁了,便约好过年回家时告诉父母。她的父母都是设备厂的工人,从小就把这个最小的女儿视若珍宝,听到女儿谈恋爱的事情,自然喜上眉梢,高兴不已。他的父母则是大学老师,为人谦卑有礼,和善友爱,他觉得父母听到自己想要结婚的打算,肯定会惊喜万分,毕竟他已经26岁了,年龄也不小了。当他满心欢喜,一五一十地把他和她如何认识、相恋以及想要结婚的打算告诉父母时,没想到他父母没有一点高兴的脸色,反而过了几天,对他说要他再考虑考虑,一方面是距离太远了,一个山东,一个湖南;另一个是他们想让他找个大城市的知识女性,至少得是硕士毕业,说是这样对将来孩子的教育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