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黄油(第3/5页)

前世她在苏州吃到鸡蛋那么大的汤团已经很惊讶了,眼前这两只圆圆白白的汤团浮在清汤里,足有小孩拳头那么大。紧接着,又上了一碗馄饨——饺子那么大!

孟姐这才忍不住笑起来:“你是第一次吃苏州的早点吧?点这么多!”

程遥遥不好意思地笑,拿了个碗舀了几个馄饨,剩下的分给孟姐和老李了。

那馄饨皮厚汤鲜,不合程遥遥口味。程遥遥又舀起只汤团吹了好久,轻轻咬了口。水磨糯米粉做的皮软糯香滑,滚烫的芝麻馅儿流出来,浓香四溢,甜到了心坎里:“好吃!”

孟姐笑道:“这是宁波产的水磨糯米粉,有名的咧!”

程遥遥道:“哪儿能买到宁波糯米粉?我要买了寄回家!”

孟姐调侃道:“寄回上海,还是临安呀?”

程遥遥板起了脸,哼唧道:“当然是上海!”

孟姐不客气地笑起来。这一阵子程遥遥托她给临安城寄了许多东西,程遥遥的心事可瞒不了她!

三人吃完早点,码头也渐渐热闹起来。程遥遥吃得有些撑了,沿着码头边慢慢地走,一边好奇地左右张望。码头边停泊的船在卖虾蟹,岸边也摆着一溜儿的箩筐,里头有各式各样的鱼虾蟹鳖和新鲜蔬菜。

孟姐笑道:“这码头上的河鲜多,还有新鲜的菜。你想吃什么跟老李说!”

老李是剧组的厨子,做饭手艺不错,剧组给的伙食费也大方,顿顿有肉。可惜老李不会做河鲜,白守着苏州这个大码头,每天仍然是吃那几道菜。

程遥遥笑道:“咱们看看螃蟹吧。”

老李看着鲜花似的程遥遥,哪有不依的:“成!”

七十年代末的苏州码头,横七竖八停泊着许多小渔船。是真正的小渔船,两头尖尖,只容得下渔夫或渔娘站立。

秋风响,蟹脚痒。正是大闸蟹上市的时节,苏州码头每天都有船只运来肥美的大闸蟹。船夫船娘们撑着竿,用吴侬软语和岸上的人讨价还价。

大闸蟹在这年头也并不算便宜。苏州的饭馆里一块二一斤,比猪肉还贵。不过码头上新鲜的大闸蟹价格更便宜,七毛一斤。

三人走在码头上,一看就是买主,程遥遥模样又出众。许多船夫船娘冲她叫:“大小姐,侬买螃蟹额?”

程遥遥疑惑道:“他们怎么叫我大小姐?”

“苏州话里大小姐是对未婚姑娘的称呼。”孟姐笑道,“他们这些船夫船娘,用苏州话说叫船上人。”

程遥遥恍然大悟。吴侬软语的招呼不绝于耳,她看着一个老船夫年纪格外大,一个小男孩儿坐在船头,也不知道招呼客人,便道:“咱们买他的螃蟹吧。”

程遥遥招招手,那老船夫一点船蒿靠近了:“大爷,螃蟹怎么卖?”

老船夫笑笑,那小男孩口齿清晰道:“隔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一斤八毛!”

“哟,这么贵。”孟姐逗她,“别人才卖七毛钱!”

“咱们这是正宗阳澄湖蟹。”小男孩傲气地一扬下巴,“不是洗澡蟹!”

老船夫用手轻轻拍了下小男孩的脑壳,提起一个篓子给程遥遥看。

篓子里的螃蟹只只都有半个巴掌大,张牙舞爪,互相扯着对方后腿,一只也爬不出篓子。孟姐看不出啥,道:“便宜些,我们买得多!”

老船夫露出为难的神色,摇摇头:“咱们这是隔年蟹,个个都满黄。”

孟姐有心照顾他们爷孙生意,见老头儿这么不会做生意,不由得气闷。程遥遥却道:“我看看。”

她纤细白嫩的手指伸向螃蟹,一只大螃蟹挥舞着大螯就夹了过来。孟姐尖叫:“当心!”

程遥遥纤指一晃,稳准狠地捏住大闸蟹的盖子拎起来,任由那大闸蟹怎么挥舞钳子都夹不着她了。程遥遥笑吟吟打量着吐泡沫的螃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