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第4/15页)

  康熙是想做个好父亲的。父母之爱的缺失大概一直是他心头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登基后康熙是由孝庄扶持着长大的。我对皇帝养成史不大感兴趣,想的是其他一些问题。不知孝庄更多地是把康熙当作孙子疼爱着,还是把他当作手中第二个小皇帝拨拉着?

  康熙无疑敬爱着孝庄,这种敬爱是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敬畏?假使有个象唐朝那个袁天罡一样“察天命”的道士出现,指着他某个妃子或者儿媳妇说:此女能够成为“孝庄二世”,在将来的某时辅佐幼帝定国安邦,康熙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因为对孝庄的感激和慕孺之情,从此对此女另眼相看,加以培养?还是,立刻把道士推出去砍了,再找个机会不露痕迹地除去此女?顺便问问,孝庄本人又能不能容忍第二个“孝庄”出现的可能?

  我的感觉是,孝庄的出现是个偶然中的偶然,慈禧的出现倒有某种必然。弓马上衰退之后,八旗男人的绝大部分就只会混吃等死,汉人蒙人都被压得死死的,就只有八旗里的女人能够夺他们的权。

  康熙想做一个好父亲,可惜既没有榜样,又得不到指导,也只能摸石头看看能不能过河了。在太子身上花的心血和精神最多,太子也就成了一个失败的试验品。

  据说,把人推进一个完全黑暗的陌生的空旷房间,这个人会摸索着找墙壁,摸到房间的边界才会开始有安心感。做父母的,从婴儿期开始,要为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set limits。小孩则通过pus limits,并且测试父母的反应来得到安全感,学习social skills,体会父母的爱,慢慢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无尽的溺爱和纵容,不但宠坏了孩子,惯出许多坏习惯,也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与人相处。严重的,有些人终身走不出幼年时的阴影,做出各种各样的恶劣行为,挑战父母,寻找boundary。感觉上,太子就是这个理论的反面案例。

  一般的小孩,即使父母不称职,还有祖父母叔伯等其他长辈,以及老师,据说,只要能得到一个成人的全心的爱和近距离的关心,加上适当的指导,孩子就可以心理正常地长大。可太子的教育完全取决于康熙,可怜的孩子,甚至没有母亲。

  他的种种恶行一方面是对父亲的试探,另一方面也是对父亲的反抗。因为康熙在宠爱他的同时,为了自己的帝位安稳,也在压制他打击他。兄弟们又因为他超然的地位和得到的太多父爱,对他虎视眈眈,心存仇恨。兄弟多,老爹只有一个,僧多粥少,皇家的sibling rivalry也比普通人家厉害。在孤独和茫然中长大,承受着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心灵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避难的港湾,天长日久,任何人都会受不了。太子的生长过程和康熙对他的管教方式注定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都非常糟糕,EQ很低。这么个人,在那么个环境下,走向疯狂,是正常的。

  太子是可恶,可他首先是个可怜的不幸的孩子。甚至,我以为他是九条龙里最可怜的。

  历史上的10就是个憨人,才能平平,但是让人放心。母家高贵,虽然不是很的父亲欢心,康熙在时,好处总少不了他一份。头脑简单的人容易平顺,平顺的生活使头脑更加简单。成为九龙之一,10加入了一场不适合他的竞赛。

  我觉得雍正后来对付8,9,14都可以理解,那么对付10却是过分了。除非因为10对8死心塌地。10的性格确实有可能认准一件事一个人不回头。

  喜欢上楚言,完全是那个年纪的少年的正常心动。有些傲慢然而憨直的少年遇上精灵淘气的女孩,被作弄,丢面子,却又度过一段开心时刻,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这个人。粗线条的他不会去分析爱情婚姻的种种,只知道喜欢和她在一起,就是被她逗得团团转也是心甘。粗神经的他也不会寻找最佳的时机表达心意,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另一个女人。虽然在磨合中渐渐发生了感情,执拗的性格仍然使他把楚言摆在绿珠之前,最终伤害了bot 。对10最好的形容是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背后是他可爱的性格,以及缺少真挚的关爱和体贴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