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第3/10页)

  晚饭时,四阿哥状似无意地问:“今儿都去了哪里?”

  “逛了逛鼓楼,去了韩侯祠,梁红玉祠。”

  “可有什么有趣的人或事。”

  楚言心中一动,有意地说:“遇到一个熟人。四爷可知道云想衣裳的早燕?想不到她也在淮阴,做衣服时可巧竟遇上了。”

  “哦?”四阿哥声色不动,淡淡地问:“她到淮阴来做什么?难道你那个云想衣裳预备把分铺开到淮阴来?”

  楚言越发肯定四阿哥早就知情,也装作不在意:“没听说有这个打算。她嫁人了,要去丈夫老家探亲,路过这里,看上此地风土人情,有意多盘旋了几日。我笑她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往南走地方更富庶,风光也更明媚。”

  四阿哥点头笑笑,没有说话。吃完饭,相对饮茶的时候,突然说:“淮安是比不上江南,却也是人杰地灵,历史上出了不少人物。今儿食了言,看样子明后天要下雨,几时天好了,我陪你到城外走走,省得整天闷着闷出毛病。”

  过了几天,四阿哥果然抽空带她出城,还带上了小峰小岚。

  小峰骑在一匹小马上,跟在四阿哥身边,虽是小厮打扮,倒也干净整齐,精神抖擞,又是紧张又是兴奋。楚言微微叹息,看来这孩子是决定跟着四阿哥了,只不知将来对他们是福是祸。

  去了古运河边上的韩侯钓台,随从带了食盒茶水,找了个清静阴凉的地方铺开带来的毡子,两人席地而坐。野餐也是夏日休闲的一大乐事。

  四阿哥一边饮着凉茶,一边望着钓台说道:“据说韩信发迹之前,家境贫穷,以钓鱼卖鱼糊口,在这里钓鱼时得漂母周济饭食。漂母无知无识,竟能青眼识英雄,无怪乎后人云: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

  “四爷怎会信那些酸腐文人的话?他们说那些话写那些文都是借古讽今,感叹自己时运不济,空为英雄却无人赏识,穿凿附会,非要说漂母是看出韩信能成大才,才恩赐饭食。‘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其实,漂母也就是个好心的大娘。这世间,漂母并不少,困顿窘迫,靠别人好心糊口度日,而日后能有所作为的不多,发迹后还能记得一饭之恩的少之又少,故而,韩信和漂母的故事才成了千古绝唱。韩信发迹以后,不以出身为耻,回故乡报答,是个有情义的。也因为这份真性情,信了萧何,为女子所诈,被吕后斩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唏嘘。”

  四阿哥有些好笑地挑起眉毛:“我不过触景生情说了两句,竟惹出你这么一箩筐话。文人骚客借古讽今,感怀身世,本是常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才能的人,无人青眼慧眼相识,被埋没了,也是有的。识人识才,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英雄总有人识得。”

  “你说的轻巧。是金子你就认得?是英雄你就识得?”

  “金子我自然认得,只有把假金当真金的。英雄更是识得。”

  “哦?说说你见过几个英雄?倒是指一个给我看看。”

  “眼前就有一个。”楚言嘻皮笑脸:“我看四爷就是个英雄啊。”

  “马屁精!”四阿哥笑骂,心里却很受用。

  填充过肚子,一行人沿着道边的树荫信步而行,领略这一带的田园风光。

  几个孩子在水田里嬉闹玩耍,两三个一群,不时从捞起什么扔进鱼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