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风雪一夜满关山(第2/3页)

好在李世民手底下读书人多,这长孙无忌一通翻书,捧着地图,指着西北方向一个小黑点,对李世民说道:“皇上!这个地方有个小国,叫佛国,佛国的祖先是大宛,世代以牧马立国,他们这儿多的是好马!咱们可以去买!”

就这样,唐太宗一拍大腿,招来了王神策,给他写了个礼貌性的国书,让他去佛国买马!

就这样,王神策这个来自江南的文弱书生,在吃了一肚子草皮砂砾之之后,成功的穿越了黑沙漠,沿着孔雀河,走到了佛国的城门下,望着河边水草滩上那成片成片,一望无际的马群,王神策跪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王神策又走了半天,终于来到了佛国城下。

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很大。

在佛国的贵族和看过了王神策怀里的大唐皇帝国书后,王神策想象中的美酒、宴会、舞娘一样都没有出现,等待的他的只有刀斧手,乌云一般涌来的刀斧手!

这些佛国人,也就是古大宛人,在他们的记忆中,满是祖先对汉人残暴,屠城灭国的憎恨,这些憎恨四百年里,在佛国人中口口相传,王神策的这次登门和四百年前的汉朝使者是一个套路,他们根本不是来买马的,就是来劫掠屠杀的,对于侵略者,“杀”是佛国人一致的选择。就这样,佛国城里,一场针对王神策的砍杀拉开了序幕……

王神策奋力抵抗,逃出了佛国城门后,在沙漠上苟延残喘的奔行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在次年的二月,逃回了玉门关。这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唐朝一统后,高祖武德二年,李渊重修玉门关,置玉门关于葫芦河东岸。东南有月牙墩,南有瓜州古道,西有苜蓿烽,拨派驻军五千,司职东西商路来往。

王神策到了玉门关,亮出了自己的使节印信,向玉门关守将叔孙邕控诉了佛国人的残暴无礼。叔孙邕大怒,点齐了三千兵马,让长子叔孙骤坚守玉门关,自己带着小儿子叔孙勖领着兵马直扑佛国城,这次,已经有着两次往返经验的王神策带路,唐军轻而易举的穿越了黑沙漠,抵达了佛国城下,双方短兵相接。

结果显而易见,全城信佛,与世无争的佛国兵马和叔孙邕手下这群百战余生,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悍卒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照面,就兵败如山倒,唐军轻而易举的撕开了佛国的城防,借着焚城的大火,冲进了王宫,佛国皇族死战不退,被屠杀殆尽,叔孙邕和王神策打开了佛国王宫的宝库,两个人瞬间被宝库中收藏的金子震惊了!

佛国位于丝绸之路的补给链上,来往客商无数,佛国为他们提供马匹和食宿,城中到处都是兑换财货的场所,四百年丝路,将佛国滋润的流油,佛国人笃信佛法,最爱以赤金打造佛像,整个一座王宫宝库,全是纯金铸造的金身佛像,密密麻麻,一望无际……

就在此时,叔孙邕留守玉门关的小儿子叔孙勖赶到了佛国城,给王神策带来了李世民的亲笔信。

原来,唐太宗那边急等着用马,王神策这边久久没有消息传来,皇帝上了火,差人到玉门关打探,叔孙勖不敢耽搁,赶紧来报。

王神策和叔孙邕一商量,这许多财宝和马匹数量庞大,实在无法一同运走,再加上匆忙赶路,唯恐有失。最好的办法就是王神策和叔孙邕留守在此看护财宝,让叔孙邕的两个儿子把马匹带回玉门关给朝廷应急,二人将这里的情况写了一封奏折,和马匹一同带回去,等到皇帝派兵前来接应,在分批的运送财宝。二人商议妥当,写好了奏章,叔孙邕的两个儿子带着马匹直接出了佛国城。

就在叔孙邕的俩儿子走后不久,一个被发跣足的佛国贵族出现在了佛国城门之外,指名道姓的要见王神策和叔孙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