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又下雨了。

常昀裹紧身上的斗篷,尽可能的往暖炉边上凑。他到达建邺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依旧未能适应江左地域春时的湿寒。

= ̄ω ̄=棠芯= ̄ω ̄=最帅= ̄ω ̄=城城= ̄ω ̄=整理

他朝握笔的右手呵了口气,继续给远在洛阳的褚谧君以及自己的父亲写信。他这人其实是有些话痨的,许多时候写信都要费上好几张纸,尤其是在写给褚谧君时,一件细微的琐事他也能活灵活现的描写上数十行。但眼下天气太冷,他不得不精炼语句长话短说。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并无收获。

他的母亲,清河王妃朱霓,活着的时候应该是个……怎么说呢,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朱氏族人中,没有谁和她关系亲密到能够知道她生前的那些故事,就连陪同她一起前往洛阳的舅父,都对她不甚了解。

既然如此,他们就更不可能知道卫贤是谁,与朱霓是什么关系了。

像这些人问起朱霓,他们大多满口溢美之词——这是看在常昀的面子上。但凡聪明些的人,都不会在未来天子,或者说未来可能成为天子的人面前说他亡母的坏话。

常昀找到了母亲在少年时代的一些画作,虽笔法稚嫩,却不乏灵性。那些朱氏的表亲屡屡在常昀面前夸赞朱霓,说得倒也不尽是阿谀奉承的话。

只可惜朱霓一生只活到了二十多岁,纵有卓绝的天赋,也没有成长的机会了。

“十七娘最好的画作,多在洛阳。”十五舅见他捧着那些遗作看的出神,也颇为欷歔了一阵,“但我听说她死时让人将她不少得意之作都烧了,说是要带去地下。”

“真是可惜了。”常昀喃喃。

“是很可惜。”朱十五附和道:“真不知她为何要这样安排,她呀,一直是个性情古怪的丫头。”在对上常昀的目光后,他意识到自己方才那句话或许有些失礼,连忙又道:“我是说,她……”

“我不在意的,舅父不必紧张。”常昀安抚道:“我倒很想知道母亲真实的性情。”

朱十五犹豫了片刻,与常昀一同在一处清静的六角亭内坐下,“我实话实说,你可别生气。十七娘打小就……有些与众不同。那时族中的人,其实没多少喜欢她。她不乖巧,不识时务,就连作画的天分——”

常昀以平静的眼神注视着舅父,意思是他可以继续说下去,无需顾忌什么。

“我是个俗人,少年的时候也不觉得这个堂妹的画有什么惊人的地方,而族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与我一样是俗人。之所以为她请来老师教她丹青,其实是因为,她是那一辈中模样生得最好的女孩。”

世家能有几个男子不爱美人皮囊?最美丽的女孩应当被嫁入最显贵的世家,为了让她能配得上未来的丈夫,长辈自然得对这个孩子悉心教导。

当时世人品评画作,多重视人物而轻视山水,年轻的朱十七娘却认为应当将人与山水融为一体,风景与人相互映衬。

时人作画,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勾描,再用清雅的色调铺陈,可她却喜欢明艳绚丽的色彩层层晕染。

但她的想法并没有多少人会去听,她只是孩子罢了,还是个女孩,女孩是不需要张嘴说话的。

长辈们嫌恶她,同辈们更是讨厌她,尤其是她的姊妹们。她们不懂,同样是女子,她们可以做到乖巧温顺讨人喜欢,为什么偏偏这个家伙总是与她们格格不入。

总而言之,朱十七娘是个不被人喜欢、不被这个世道所容忍的女孩。

“可是后来,她到了洛阳,很快名气扬遍京都。”朱十五欣慰的一笑,“那时我们暂住于丞相,见识到了许多人与事,她的画技与日俱增。”

画者的丹青、文人的诗词、乐师的琴谱,都能反应某一阶段他们的心境与际遇。若是朱霓没有在死前烧毁自己的作品,那么现在他应当可以从她的画中猜出她当时都见了哪些人,是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