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卫贤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

长久以来他都是褚相身边沉默的影子,不引人注意,却又让人习惯了他的存在。若有谁私下里和他接触,也不过感慨一声这是个好脾气的少年,做事滴水不漏,但又并不出挑。

他的面容比起一般男儿来说,偏于阴柔了些,身量也过于瘦削,远算不上是个美男子,常年一身简朴的灰袍,若站在人群中央,很难被人一眼认出。

徐旻晟最开始与卫贤接触时,这人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好脾气,那时年少自傲的徐旻晟最爱做的事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打着请教学问的名义去找卫贤,说是请教,其实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挑战。然后……然后再被一次次的击败。

若干年后徐旻晟回忆往事,在想起那个十七八岁的自己时,都会觉得无地自容,难得那时的卫贤竟能好脾气的包容自己。

而随着接触多了,他也愈发的惊叹于对方的才学,起初的敌意渐渐转而成了尊敬。在遇上卫贤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敬重一位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吏员。

当然,卫贤也不是无所不知,他那年也不过将将及冠的年纪,做不到学富五车博览群书,假若徐旻晟问到了什么他不懂的东西,他也大大方方的承认,继而诚心诚意的向他讨教。

两人相识的第一年,相互交流的大多是学问上的问题,从五经到史学,再到书术、算学、历法。

与卫贤这样的人相处,是十分愉悦的事,他的性情平和,处事周到,不像徐旻晟,孤戾桀骜,身边几乎没有能同他说上话的人。尽管不愿承认,但徐旻晟内心是羡慕卫贤的,甚至偶尔渴求成为他那样的人。

但他和卫贤,不可能成为友人。

在最初相识的那一年里,他们都避开了政事不谈,因为他们对于彼此的立场都心知肚明。

卫贤有时候会有意无意的对他表达出一种惋惜,认为他这样的人若是投身到褚相门下,定能有一番作为,这时他便也会用委婉的口吻表达出他对卫贤的不满,天下是常家的天下,身负才学就该为皇帝效忠才是。

孔子曾因自己所在的世道礼崩乐坏而喟然长叹,而徐旻晟也曾时常哀伤自己竟生于一个皇权不振外戚当道的时代。他自幼接受的乃是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育,在他心中纲常与礼法胜过一切,在他心中早早就立下了要匡扶帝室肃清朝纲的理想,这是他的信念,不容践踏,所以他和卫贤注定要走不同的路。

他的父亲在他十八岁那年终于迎来了被罢官的命运,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个出身并不算高贵的老御史,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凭着一身胆气屡屡与褚氏外戚唱着对台戏,褚相容忍了他这么多年,已经算是他的幸运了。

徐老御史在交出印绶换回布衣的那日看起来颇有几分惆怅,他拍着儿子的肩膀,对他说:“当自勉。”

徐旻晟那日坐在天渠阁的最高处发呆,想了很多的事情。

他在想,他所处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站在天渠阁最高处也无法眺望到宫墙之外的风光,但他知道眼下的洛阳应当是繁华而绚丽的,惠帝末年频繁的动乱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天下承平多年,四海安定;可朝堂上却又是那样混乱,权臣乱政,朋党相倾。

他还很年轻,却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能做些什么。

正在想着这些时,他忽然嗅到了酒香,一转头,看见卫贤抱着一坛酒走了过来。

“共饮乎?”卫贤笑着问。

“好啊。”他家教严明,本不喜饮酒也不善饮酒,但他不想拒绝卫贤。

两人分享着同一坛美酒,半酣之际他向卫贤问出了自己之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卫贤牵袖擦去唇边的酒渍,满不在乎的笑笑,“我追随于丞相,他走怎样的路,我就跟着走什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