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绸缎 编外章 兄弟

  麦涛死了,艾莲即赛斯.沃勒留下的第二部手稿至此戛然而止。

  麦涛的死,曾在我心里留下一丝遗憾——恰如2005年三月份北京“倒春寒”下起的这一场雪——雪片大而细密,却由于地表温度很高,因而一落下来,便忙不迭地与大地化为了一体,经过汽车和行人的碾压、踩踏,变成泥水,随即很快地流入下水道,再也不见踪迹。我曾经对麦涛抱有幻想,认为他是和艾莲极为相似的人——同样的优秀、同样的风度翩翩,相比之下却又真实得多——他有感情、有抱负,却也因此有了仇恨,有了不满……我还记得开篇出场时候的麦涛,也忽然发现缺乏感情的艾莲其实相当的残忍——倒不是指他如此平淡地解决了麦涛——而是他用最最平实的语言,将麦涛不为人知的秘密展现出来,撕碎了我心中的幻想。

  到了2005年的3月底,我对于艾莲原稿的修订工作宣告结束。当日,我接到了杨克打来的电话。我们说了没有几句,他便请身边的一位朋友接电话。说实在的,这令我感到惊异,一来那人是著名侦探小说作家文森特.弗朗西斯,二来文森特曾经和我的表姑父在同一所研究院读完了研究生课程。

  在电话里,我们两人并没有谈得太多,他提到了赛斯,即艾莲的失踪;我也大略讲述了艾莲在中国的故事。然后相约,在假期的时候,我回到美国,他会把之前发生的一切详细讲给我听。

  时值2005年3月26号,我虽然难以按捺强烈的欲望打算立刻回到美国,可终究插翅难飞,因为我的学校已经开课了。作为一名研究生,特别是在中国留学的外籍研究生,学校对我们的管理是十分宽松的:为数不多的课程,从来不会发挥作用的考勤登记……一切全凭自觉,并不会有太多人选择利用休息时间去旁听,我由于无聊,或出于孤单,选择了和两位最好的中国朋友去旁听他们的法律课程,因此,这一天我匆匆地挂断了杨克和文森特的电话,赶往学校。

  可我来得有些太早了,能容纳二百多人的大教室里还是空空荡荡,仅有的那几名学生,由于上个学期便熟悉了我的金发碧眼,这时候便友好地打了招呼。

  我挑了一处居中的位置坐下,百无聊赖地随手翻翻课本,很快又把它放下并翻了过来,用背面的空地开始整理艾莲的生平:

  1970年7月4日(这是我难得能了解的准确日期),艾莲出生,出生地似乎在香港(这我也拿不准)。

  1978-1980年间,艾莲的父母带着他以及养子麦涛,举家迁往内地,也就是中国的首都,北京。

  1987或88年,艾莲和麦涛考入同一所大学,在此之前,艾莲的父母失踪。四年后,两人毕业,麦涛留在国内,艾莲到美国继续深造。同年,艾莲改名为赛斯.沃勒,就读于哈佛大学詹姆斯心理研究所,并认识了文森特.弗朗西斯。

  1993年,赛斯与文森特一同经历了某起案件,涉及到前者在美国最好的异性朋友被人绑架。两人最终化解了那起案件(详情我还没听他们说起),同期,认识了老年侦探帕特罗。

  1995年前后,在赛斯即将毕业前夕,接到导师莱瓦德先生的命令,一起赴精神病医院进行秘密研究,在此期间,赛斯神秘失踪。大约一年后,他成为乔纳森将军组织中的一名职业杀手。

  1999年,赛斯利用假期回到中国,遭遇了“在中国”一案,最终发现潜藏的另一名凶手——昔日的兄弟麦涛,杀死麦涛的第二天,艾莲深受刺激,当日便乘飞机返回美国。

  2000年,昔日的研究生朋友文森特已成为赫赫有名的作家,却阴差阳错地经历了被内部人称为“浮墙”的杀人案件,赛斯似乎并没有参与到此案中,却有人怀疑,研究生导师莱瓦德的被害与赛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