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来(第5/8页)

  众人暗乐。太后笑得不行,直夸这孩子大方有孝心,携着怡安坐上去。楚言冰玉跟在后面,一路说些别后情景。一行人开到湖边,上了等候的画船。怡安东看西看,问这问那,新奇得不得了。

  楚言赧颜道:“乡巴佬进城,叫大伙儿笑话了。”

  听得众人都笑。太后回护道:“大漠的孩子,没坐过船,没什么了不得。进京前,我还不是乡巴佬一个?”

  “准噶尔那边倒有个大湖,也让他们划过船,只不是这样的画船,而是只有这么大的独木舟。”

  “既是这么回事,回头看丫头喜欢哪条船,你们带回去给她玩。”太后想也不想地赏赐下来。楚言一阵头疼。

  太后问怡安平日做些什么,父亲凶不凶,哥哥可曾欺负她,最喜欢的人是谁,最爱做什么事。听说小丫头会唱蒙古长调,越发欢喜:“好孩子,快唱一首给祖奶奶听。祖奶奶有些年没听过了。”

  怡安打开嗓子,唱了一首,触动了太后的乡愁:“我会唱的第一首长调,也是象你这么大时学的,如今还记得。”

  怡安一听猴皮糖一样缠着要听。

  “祖奶奶老了。多少年没唱过歌,哪里还唱得出来。”话虽这么说,太后却是从没有过的好兴致,回忆着,轻轻地唱起来,一句总要停一两下,唱到一半接不上气,只得摇摇头:“到底老了。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唯恐太后过于伤感,冰玉忙道:“我在太后跟前这么些年,竟不知太后的歌唱得这么好。论起藏私的本事,再没人比得上太后了。”

  “贫嘴!”太后嗔道:“今儿,老的小的都唱过了,你两个倒是也唱一曲来听听,不许藏私!”

  说说笑笑地在湖上荡了一阵子,忽然听见眼尖的太监报告:“皇上在对岸。”

  “快些划过去,把皇上接上船来。”太后一迭声地命道:“教皇上赶紧见见这打着灯笼找不着的乖孙女。”

  康熙似乎有什么心事,在她行礼时深深地望了她一眼,问了句“路上还好?”就没有什么别的话了。

  太后浑然不觉,指着康熙身后三个少年笑问:“可还认得他们?”

  楚言笑道:“是十五爷十六爷和十七爷。风采翩翩,若不是跟着皇上,怕是认不得了。”儿子多有多的好处:老的关起来还有小的,皇父跟前总不至寂寞。

  三位阿哥都笑了起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笑得矜持自负。十七阿哥是真诚纯然的喜悦。

  太后推着怡安上前见皇玛法,楚言也说“怡安快拜见皇上”。明白这里人物繁多称呼复杂,远远超过三岁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母女早早说好游戏规则,只要楚言说“拜见某某”,怡安就上去磕头,把这某某代入那个请安句。

  连吃带玩地这么一会儿,怡安早把刚才那点不痛快忘了,欣欣然跑到康熙面前磕了个头:“怡安拜见皇上。皇上吉祥。”

  康熙又盯了楚言一眼,脸上带了点笑:“起来吧。原来就叫怡安么?怎么是个汉名?”

  楚言赔笑道:“怡安这名字是我起的。她祖母倒是给起了一个,意思差不多,说起来拗口,不如怡—安—两个音就完事。如今就连她祖父祖母也是这么唤她。”健康平安快乐,是她在孩子身上的寄托的所有祝愿。

  康熙点点头,没有再问。

  怡安还应该拜见三位阿哥,因太后说“都是舅舅,别这爷那爷的,显得生分”,楚言就依了齿序都让她叫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