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尸白骨塔(第5/15页)

刘横顺全都瞧在眼里了,却只当没看见,他是宁折不弯的脾气,剑眉一挑说道:“既然如此,你说哪天?”

老客装模作样地想了想:“择日不如撞日,定为明日一早如何?”

刘横顺没二话,明天就明天,与对方击掌为誓。话是说出去了,心里却没底,回去一路上寻思,如何逮一只厉害的虫反败为胜?想起白天有人跟他说,这个老客的金头霸王是从阴宅鬼屋、死过人的地方扒出来的,难不成阴气重的地方能出好虫?

书中代言,刘横顺斗虫,却从不买虫,也不卖虫,因为行里有句话叫“虫不过价”,这话怎么讲呢?斗虫斗出了名头,就会有人想买他的虫,平时来找刘横顺买虫的人也不在少数。刚在场上斗胜的虫儿,一出来必定有人围着问价,相反斗败的虫失了斗气,再没有别的用处,就只能扔了。以前刘横顺架不住别人抵死相求,碍于面子卖过几只。可说也奇怪,只要这只虫卖出去,哪怕是谈了价格对方没买,以后就再也咬不赢了。刘横顺吃过几次这样的亏,不得不信这份邪,再也不过价了。如果说有朋友诚心诚意来要你的虫怎么办?抹不开面子拒绝,只能不收钱,也甭问价,拱手送给人家,他拿了你的虫儿去斗,赢了钱可以给你一份,这叫“吃喜儿”。刘横顺手上的虫儿,大多数是他去荒郊野外抓来的,凭借手疾眼快、胆识出众,没有他逮不来的虫,也没有不敢去的地方。他决定照方抓药,也上阴气重的地方逮只虫。据说天津城北三十里,有一处枯竭的河道,淤泥没膝,蒿草丛生,称为“古路沟”。民国年间兵荒马乱,抬埋队扔死人通常去古路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乱葬沟,那地方蝎子、蜈蚣挺多,想必也有恶虫。

刘横顺这个急脾气,回到家扒了几口饭,见天色已晚,带上一盏马灯,揣好捉虫的探子、装虫的拉子,家伙什儿全备齐了,出门直奔古路沟。捉虫听声,都得晚上去,换一个人,定更天打家里出来,赶到古路沟天也亮了。刘横顺两条飞毛腿不是盖的,撒腿如飞来到沟边。此时月上中天,夜风吹拂之下,风吹荒草动,鸟飞兔子惊,沟中荒草乱摆,沙沙作响,格外地瘆人。抬埋队扔在此处的路倒尸,向来没有棺木,顶多用破草席子卷上,往沟中一扔扭头就走,任凭风吹雨淋。四下里枯骨纵横,周围还有很多前朝的古坟,远近磷火闪烁,虫鸣之声此起彼伏。捉虫的时辰可有讲究,蟋蟀只在定更和三更前后出来觅食,这两个时候叫声最盛,刘横顺没赶上晚饭可赶上了宵夜,他的耳朵就是戥子,听得远近虫叫,就知道个头都小不了。他捉虫心切,拨开乱草一头钻进了古路沟,刚过三更天,已经捉了十几只好虫,个顶个的头大、身长、牙粗、腿壮,而在他看来,却没一只可用,还不如他的“黑头大老虎”,想斗败老客的“金头霸王”,非是古路沟的虫王不可。正当此时,忽听窸窸窣窣一阵响,枯骨下游出一条蛇,约有人臂粗细,身上鳞甲粲然。刘横顺在月光下看得分明,蛇头上顶着一只乌光的蟋蟀,双翅一分声如铜铃。毒蛇摇头摆尾,好不容易将头上的虫甩掉,飞也似的遁入荒草丛中。蟋蟀落在地上耀武扬威,振翅而鸣,如同两军阵前得胜的大将军。

说行话合该刘横顺的“虫运”到了,什么叫虫运呢?比如两个人出来逮虫儿,头一个人走过去,光听见虫叫却没找到,另一个人刚一过来,虫儿就蹦出来了,此乃所谓的“虫运”,这条虫合该是你的,与先来后到没关系,所以有句老话“不是人找虫,是虫找人”。刘横顺眼明手快,上前扣住这只虫,小心翼翼装进铜拉子。他借月色观瞧,越看越是喜欢,这只虫太精神了,全须全尾、杀气腾腾。这下踏实了,把钱赢回来不说,以后也敢称“北虫王”了。如获至宝一样带回家去,顾不上睡觉,先给虫喂了一滴露水,又挑出一只三尾儿,一同放进拉子,当中用蒙子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