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2/6页)

敦刻尔克的非官方资料则多到说不完。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是个丰富的宝库,藏有大量未出版的日记、流水记录、信件、回忆录和录音带。我觉得下列几项特别珍贵:雅克雷中士记录的、有关敦刻尔克岸边初期的混乱状况;二等兵盖兹关于十二号伤员处理站的回忆;科尔中校写给妻子的信,描述了玛洛和布赖迪讷的情形;摩根将军身为拉姆齐参谋长的经历;纽康姆以牧师身份参与大撤退的印象,信号兵莱特的手稿——《捍卫加来的个人经验》。

提供了船只的船运公司,没有几家还保留纪录(许多都在闪电战期间被摧毁了)。不过蒂尔伯利承包集团还保有三位舰长留下的文件。塔夫造船厂有一沓有用的文件与剪报,描述了该公司所做的贡献。

许多事件参与者及家属为我提供了无数未曾发表的描述,其中仅日记就不下十四本。当代书信是另一项重要来源,尤其是拉姆齐将军与其夫人从不间断的家书。

有关敦刻尔克的大量资料,甚至在撤退行动结束以前就开始出现了。《泰晤士报》及其他伦敦报纸的报道乏味得奇怪,不过南部及西南部沿海的地方报就不同了。即便到了今天,它们的描述仍显得生动而逼真,读来津津有味。最精彩的是:六月五日的Evening Argus(布莱顿);六月十四日的Bournemouth Times and Directorys、六月五日的East Kent Times(拉姆斯盖特)、六月八日的Kentish Gazette and Canterbury Presss、六月八日的Folkestone, Hythe and District Heralds、六月七日的Isle of Thanet Gazettes(马加特)、六月七日的Sheerness Times and Guardians。当然,那段时期的Expresss绝对是“必读”刊物。

当年许多期刊也刊登了目击者描述,例如:一九四〇年九月至十一月份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Journal的《我们去了敦刻尔克》(作者不详);Blackwood's杂志一九四〇年八月由伊恩·史考特(Ian Scott)发表的《敦刻尔克序幕》,以及一九四〇年十一月由亨尼克尔(M.C.A.Henniker)发表的《敦刻尔克的小改变》;Fortnightly Review在一九四〇年七月刊登的《敦刻尔克》,作者是菲利普斯(E.H.Phillips);一九四〇年的King's Royal Rifle Corps Chronicle刊载了魏克中尉的一封重要信函,在六月二日到三日间的晚上,魏克中尉是东面防波堤的代理指挥官。

战争期间在伦敦印行的盟军文宣刊物Belgium杂志,偶尔会刊登参与敦刻尔克的比利时人撰写的文章。乔治·楚浮(Georges Truffant)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发表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

这么多年来,报纸经常以新鲜资料来庆祝敦刻尔克的周年纪念。举例来说,Scarborough Evening News在一九五〇年四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及五月一日发表一系列由“一名绿霍华军”撰写的精彩文章,借以纪念敦刻尔克十周年。全英国的报社几乎没有一家错过了四十周年。最引人注目的是Manchester Evening News在一九八〇年三月十日、十一日、十二日、十三日及十四日发表的系列报道。

杂志及军事期刊是另一个源源不断的数据源。许多文章分析了希特勒在事件中的角色,例如哈特上尉(B.H.Liddell Hart)一九五五年一月在Army Quarterly发表的《敦刻尔克休止令——深入评析》,以及阿斯普雷上尉(Robert B.Asprey)一九五八年四月同样发表于Army Quarterly的《希特勒与敦刻尔克》。一九八〇年二月,马歇尔-康沃(James Marshall-Cornwall)在History Today杂志发表《利奥波德三世的悲剧》,分析比利时的投降。摩根将军撰写的《与亚历山大共赴敦刻尔克》,刊登于一九七二年四月的Army Quarterly,追述了亚历山大将军接任指挥官的最后那段时期。不过请注意,摩根将军指出阿布里亚尔上将直到五月三十一日都还不打算撤军,亚历山大本人后来发文驳斥这个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