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时间(第2/10页)

大约八百名法军也在这里集结,戍守加来的古城堡和四座要塞。这些建筑是伟大的法国军事工程师沃邦(Vauban)在十七世纪建造的,至今仍坚固得令人叹为观止。几架隶属于法国海军的古董级海岸防御机枪,让防御工事更加完备。

尼克逊的计划是尽可能坚守加来,然而当敌军造成太大压力,他会慢慢退向港口,准备好迅速撤离。陆军总部在二十四日凌晨两点四十八分传来最新的讯息,表示“原则上”同意他们撤退。

到了下午,命令再度更改。当天,丘吉尔同意由法国的法加尔德将军担任海峡各大港口的守军总司令。法加尔德遵循魏刚的理念,打算无限期坚守这些港口,作为盟军在欧陆的桥头堡,绝不允许加来的守军有任何撤退动作。在类似情况下,英国指挥官通常可以便宜行事,但是这次不行。二十四日晚上十一点二十三分,陆军总部对尼克逊下达最新指令:

尽管凌晨向你传达了撤退政策,但是事实上,你所在地区的英军如今归法加尔德指挥,而他下令不得撤退。为了盟军的团结,你必须听从指挥。所以说,你的角色是死守如今对英国远征军无足轻重的港口……

丘吉尔在二十五日上午看到这则讯息时大为震怒。对他而言,加来的作用是尽可能拖延德国大军。法国人说不准撤退,无异于下令血战沙场。如果是这样,“盟军的团结”以及把加来形容得“无足轻重”,绝非激励部队奋战到底的说辞。

丘吉尔着手草拟他认为有必要的讯息,文辞掷地有声。然后艾登把这段话巧妙地修改成他个人对尼克逊的强烈请求。作为国王皇家步兵团的老战友,艾登的话具有特殊分量:

尽全力死守加来。这对我国至关紧要,因为这象征我国与法国的持续合作。帝国的目光注视着加来的防守,而女王陛下的政府深信你和你麾下的勇敢士兵将不辱不列颠的名声。

尼克逊不必总部交代就能明白。正当艾登传递这份讯息的时候(当时是二十五日下午两点),德军第十装甲师的霍夫曼中尉在一名法国军官和一名比利时士兵的护送下,举着休战旗走进英军阵线。霍夫曼被送进尼克逊在古堡内的指挥部。中尉开门见山地说:“无条件投降,否则加来将被夷为平地。”

尼克逊同样开门见山地写下回复:

1.不可能,因为英军的职责是战斗,跟德军一样。

2.由于法军上尉和比利时士兵没有被蒙住双眼,请恕无法遣回。盟军指挥官承诺,这两名官兵将受到严密看守,不得参与对德作战。

疲惫的守军持续奋战。他们跟德军的坦克与斯图卡鏖战三天,一英寸英寸地慢慢败退。此刻,他们藏匿在加来北部靠近港边的古城区。战火的嘈杂声渐渐平息,毕竟德军也得睡觉。唯一的声响,是黎胥留花园的夜莺所唱着的、与战况格格不入的啭鸣。

伦敦的最后一则讯息,传播范围比白厅任何一个人所料的更广。德军无线电情报处拦截到这份电文,津津有味地研究着——尤其是那句铮铮有声的勉励:“你们每多坚持一个小时,都会对英国远征军产生莫大帮助。”这是英军计划撤退的第一个可信证据。在此之前,对于英吉利海峡上越来越多的船只活动,德国臆测有可能是盟军计划在德军后方突袭登陆。其他人觉得这意味着盟军预备在敦刻尔克创建永久性的滩头堡。不过这则最新讯息排除了上述种种推论。讯息的措辞表明撤退,别无其他可能。

这则讯息还有另一个有趣之处。加来的地位,对英军而言显然比对德军更重要。A集团军总部曾告诫古德里安,千万不要在这里陷入成本高昂的街头巷战。古德里安本人也将这个港口视为次等目标——“精神地位高于军事意义”。他抽出先遣的第一装甲师,把加来交给落在后头的第十装甲师,因为加来“只具有地方重要性,不影响整体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