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古代严父(四)(第2/5页)

徐允言欣喜,今日的选择果然正确!

祁盛在收到番薯后就连忙安排人去育苗,如今虽然晚了几天,不过还能赶上春季种植。

**

如今已到六月份,种植的辣椒已采摘了第一茬,祁盛安排专门的人晾晒取籽,确保辣椒不会被流露在外。

因为有祁盛掺加的“私货”,仅是第一批采摘,最后竟收获了一百斤左右的干辣椒,不过这些辣椒,祁盛大部分都拿去上贡给上面。

没办法,自从辣椒在宫里露面后,除了明里暗里来向他打探的高官们,甚至连皇帝都催他。

第一次上贡时,祁盛就上交了一小部分辣椒籽,并注明了辣椒种植的方式和侍养技巧,可惜皇帝家大业大,宫里嫔妃外加皇子无数,还有关系亲近的皇室宗亲厚着脸皮前去讨要,今年刚收获的辣椒完全无法满足皇帝的需求,祁盛无法,只能先给他们上贡一部分。

一直到十月份,已收获了好几茬的辣椒早已完成祁盛欠下的“债”。

看着堆得满满的辣椒籽,祁盛终于满意,来年这些种子便能分配给百姓种植。

番薯也到了收获的季节,祁盛看着好几筐收获好的番薯再次满意的点头,离把番薯推广开又近了一步!

挑选了一批品相最好的番薯上贡给朝廷,又注明了番薯的种植方式,高产稳产的特点,直接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

“陛下,若真如祁大人所说,有了番薯这一粮种,等到推广到整个大盛,我朝百姓想必终于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有情绪激动者如是说。

也有比较理智的:“这番薯实际什么样各位大臣也没有看到,恐不知是祁盛为表功劳夸大其词,臣以为应尽快派人前往核实一番!”也有人道:“余平县地处偏僻,土地不够肥沃,若真有番薯如此粮种,应移交至土地肥美的县城试验种植才是!”

祁盛敢上表朝廷,十有**这番薯确实是良种,即便有夸大的嫌疑,众人也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好物,已经开始有人在打这番薯的主意了!

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如今心情甚好,底下大臣吵闹不休他也没有恼怒,皇帝如今正值壮年,可惜能力平庸,登基十多年并无太大建树,好在有前两任先辈的福茵在,又一直执行着先帝广开边贸的政策,百姓日子还算不错,偶有天灾**时朝廷都还能顶得住,不然像余平县大旱后,怎能拥有五年的轻减赋税政策?不就是朝廷还算富足。

但百姓勉强温饱和人人不再愁饥饱,这还是有很大差别,就像余平县这种小县,在大盛还有很多很多,若是番薯真如祁盛所说易于种植产量也高,那么这些穷苦人家也能吃饱饭,而吃饱饭带来的就是百姓安康,人口增加,这对一朝皇帝来说,绝对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光辉政绩。

皇帝阻止众大臣的争吵,示意大太监宣旨,圣旨内容主要为:派户部左侍郎蔡明策、郎中李温开春后前往余平县考察,务必弄清楚番薯和辣椒的种植及产量详细。

左侍郎为人不懂钻营但做事踏实,皇帝心里有数,此次事关重大,自然派他信得过的前去。

祁盛早料到朝廷会派人前来,不过他也不担心,打听了前来视察的钦差大人的品性后也放下心来,能不和官场的那些老狐狸打交道再如意不过。

来年开春,左侍郎携李郎中并一干专业的农业专家,早早便来了余平县。

祁盛好生招待后就开始着手安排各村百姓分发辣椒种子的事宜,又专门划分了一块地安排种植好手给番薯育苗。

蔡大人做事确实认真,不辞辛苦的亲自查看辣椒和番薯的种植事宜,又有户部专业的农业人才记录观察,整个春种期间都在忙碌中度过。

五月在第一批辣椒坐果,番薯也均已种下地后,蔡明策才携随从启程回京复命,留下一干人等等到秋收后再启程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