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与现实(第3/3页)

李洱:作家的这种状况就像朝鲜,手握着人人皆知的核技术,它还当成宝贝。它无法拿到国际上讨论,它会被人笑掉大牙。只好抱着一种卑微的信心,敝帚自珍。

梁鸿: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存在。你觉得这是否只是作家的问题?

李洱:后来我发现这也是理论家的问题。譬如说一个教授辛苦地写了一本文学史,被迎头痛击,他当然无法接受。可见这不是从事虚构文学的要求,而是所有人文知识分子的要求。

梁鸿:我觉得当代批评家和作家的关系非常紧张。当然,这种紧张关系由来已久,波德莱尔就大骂批评家是疯狗,虽然他自己写了大量的诗评,画评。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一个批评家写完之后,遭到迎头痛击,他同样不高兴。这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你在否定他的思想的时候,否定了他的精神的存在。

李洱:开句玩笑,你可以骂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是流氓,但你不能说他“肤浅”,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污辱。你甚至可以说他错了,有太多谬误,但你不能说他对生活没有发现。但现在批评家经常会用这样的句式:他竟然没有注意到什么什么,他竟然没有发现什么什么?所有的指向都认为作家是肤浅的。所以,有些作家就感到无法接受。

梁鸿:作家和批评家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不同意纯粹吹捧的批评,但是,我也非常不赞同极端的立场。我觉得一个最高的原则蕴含着很多谬误,对作品没有起码的尊重。生活的真理是无数的真理,当用一个真理来衡量很多生活层面的时候,并不见得是正确的。我觉得批评家还是应该进入作家写作的语境之中,去寻找你认为对的或是不对的。

李洱:你会发现,批评家有些指责非常荒诞。比如批评家经常会指责作家写得太多。但是,如果比较起来,批评家一年要比作家写得多得多。开个玩笑,大多数批评家一年之内写的字,都比罗兰·巴特一辈子写得都多,比别林斯基一辈子都多。当然批评家们的这种指责对我无效,因为我写得本来就少。

梁鸿:也许是批评家与作家关系太近了,而离作品太远了?

李洱:有这样的指责。但据我所知,西方的批评家与作家关系也并不坏,甚至更为密切。文学的经典也来自于批评的不断阐释。但是,就我而言,写我的批评文章的人我经常不认识,他们欣赏我的作品,而写批评文章的人,却常常是我多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