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4/18页)

怎么去?

山高水远,就算派专车送,这一路走下来至少也得三五天。如果不顺,遇到塌方或者断桥什么的,十三四天都到不了。陈家鹄那身体,也许经不起三四个小时的颠簸就会丧命。但若不去,留在重庆也是等死,不如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吧,或许绝处逢生了。穷则思变,天地另开。这么想着,陆从骏定了小思,便紧急驱车去找杜先生定夺。

杜先生一听火了,指着陆从骏的鼻子一通数落,“我看你是昏了头了,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你不相信,竟然去相信一个草头老和尚!那是和尚,不是神仙,可以点石成金,起死为生。”陆从骏心里憋屈着一团火,他呕心沥血累死累活,结果杨处长死了,陈家鹄垂死,整个黑室风雨飘摇。追根溯源,这都是因杜先生一定要拆散陈家鹄和惠子而起。他在内心深处对杜先生是有意见的,尽管这意见他不敢提,甚至不敢想,但此刻不知怎么的内心变得执拗起来,嘴上硬邦邦地顶了杜先生, “可陈家鹊不是死人,他不需要神仙,他只是病了,需要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而我们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对此束手无策,不如放手给外人一搏。”

杜先生视一眼陆从骏,不动声色地问:“怎么,你的意思是说全重庆的大夫都不如一个老和尚?”

陆从骏低眉轻声地说:“先生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古道士僧人中不乏高人。我亲眼看过他替难民治病,仁心仁术,药到病除,而且他对陈家鹄病情的判断也很精到。”

杜先生往椅背上一靠,有点皮笑肉不笑的味道:“那就请他就地医治,也好让重庆的大夫们学习学习嘛,干吗非要大老远跑峨眉山去?”陆从骏只好把老和尚的原话向杜先生转述,最后加上自己的意见,“我也认为换个环境对陈家鹄有好处。重庆本是他的伤心之地,所看见的人和物都叫他耽于旧事,他的心情如何好得起来?心情好不起来,病就好不了。去峨眉山,换个环境,看看山水,或许能改变他心情,那里风景秀甲天下,又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他的戾气大,让菩萨化解化解,也许就好了。”

杜先生沉吟着掏出烟来,陆从骏上前要帮他点,杜先生却转过头去自己点上了,分明是没有说动他。过了半晌,杜先生才回过头来问:“那你打算怎么送他去?”陆从骏早想好了,“让老孙和小周开车送,轮流开,昼夜兼程,只要不出意外,三四天应该就能到。”杜先生冷冷地说:“可万一出了意外呢?你能确定这老和尚不是江湖中人?他要是把车引到土匪窝里去了,不光是陈家鹄,你那两员干将都只能跟着一起完蛋。”这个问题陆从骏着实没有想过,他愣了一下牵强地说:“应该不会吧。”

杜先生哼一声说:“应该?这世界上应该的事情太多了,汪主席当年不是口口声声说日本人应该不会武力侵华,现在呢,大半个中国都沦陷了。”

陆从骏在犹豫,杜先生说得有一定道理,谁也不能保证老和尚到底安的是什么心。但片刻之后,他坚定下来,比之前更加坚定:一则,他觉得老和尚那一身慈悲正气断然假装不来;二则,陈家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征兆也绝非虚假。便再番据理力争,不依不休的样子,叫杜先生烦不胜烦。

“别说了。”杜先生起身而走,一边忍着脾气说,“我看你中了邪,就依了你行吧。但有一点无须讳言,这事你在我这儿是减了分的,如果一路平安无事,陈家鹄祛病而归,算你有运,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就这么峰回路转。

次日一大早,黎明的曙色中,老孙驾车,带着陈家鹊和大小和尚,还有助手小周,一行五人,出发了。陆从骏默默地看着车子的尾灯越来越小,快消失时才想起刚才没有跟他们道个别,便临时补一句,对着行将消失的一点点亮光犬声地说:“一路走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