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衣物的威信(第2/2页)

柯尔斯滕每周上足了班、赚足了钱,所以并不乐意仅因为拉比工资略高,便感激涕零。同时,拉比包揽了足够多的家务,很多晚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忙活,所以他并不乐意仅因为柯尔斯滕照料孩子更多,便感恩戴德。两人都大量参与了对方的主要任务,所以彼此都毫无意愿表达真诚的感恩。

现代父母所面临的困境,可以部分归咎于对威信的认可。夫妻们不只困扰于无时不在的现实要求,他们往往也认定这些要求是羞辱,老套而毫无意义,因而并不乐意仅仅为了忍受对方,而表达怜悯,或给予赞誉。诸如接送孩子上下学或洗衣服,听来与“威信”一词毫不沾边,因为人们已被灌输不厚道的思想,认为这种能力本就无处不有,既在高层政治里或科学研究中,也在电影里或时尚中;但回归其本质,威信是指生活中最高贵而重要的一切。

我们似乎并不认同,人类的荣光不仅来自卫星发射、公司创建和超薄半导体生产,也存在于微小的能耐中,且无处不在:用勺把酸奶舀进小嘴、找到丢失的袜子、清洗马桶、应对坏脾气、擦去桌上的凝结污渍。如此种种,其实也要经历各种挑战,也自有一定的魅力,不该谴责或讽刺挖苦,而该以更多的同情和宽容认可它们。

拉比和柯尔斯滕之所以痛苦,某种程度上也在于,他们几乎无法看到自己的付出能从日常事务中获得善意的认可,相反,它意欲轻视他们的种种烦恼,并从中取乐。辅导焦躁恼怒的孩子学外语也好,时刻操心他们穿衣戴帽也罢,或者将五居室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控制绝望的情绪、协助规模不大却状况复杂的供职公司支撑下去,都不会让他们认为自己英勇可嘉。他们永不可能声名显赫,或日进万金;他们将悄无声息地辞世,不会赢得社会的任何荣誉,然而,人类文明的井然有序与传承却仰仗他们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付出,这些付出微小却又至关重要。

如果拉比与柯尔斯滕能将自己视作小说的角色去解读,他们或许——若作者有些许天赋——会迸发怜悯之情,体恤彼此苦不堪言的境况,从而在夜间、孩子们入睡后,聊起熨烫衣物这种显然扫兴却又着实重要的话题时,可能学着化解激发的一些紧张气氛。


[1]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伊妮德·布莱顿的代表作,里面有五位主人公:四个孩子和一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