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第2/2页)

甚至威廉和埃丝特的恐惧也充满童真,因为它们是那么容易被平抚,与真实世界的恐惧毫无关联,他们恐惧的是狼、是怪兽、是疟疾和鲨鱼。孩童的恐惧并非无可指摘,他们只是思维中尚缺失正确的目标。他们尚不知成年后将面对的真实恐惧正静候前方:剥削、欺骗、职业危机、嫉妒、遗弃和死亡。孩童的焦虑是对真实的成人世界的恐惧的下意识担忧。只可惜当他们最终必须直面这些恐惧时,当初的可爱已经不复存在,抚慰和拥抱也不再能派上用场。

埃丝特总会在凌晨两点,抱着多比,来到拉比和柯尔斯滕的卧室,抱怨说做了恐龙的噩梦。她躺在他们之间,两只手分别搭着他们,细细的腿摩挲着他们的腿。她的无助,令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她需要的抚慰,他们全部能提供。如果它胆敢再来冒犯,他们定会取了这只蠢龙的性命。

他们注视着她再次入睡,她的眼睑微微抖动,下巴压着多比。夫妻俩继续醒一会儿,感触良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小心肝终究会长大,会离他们而去,承受磨难,遭遇拒绝,体验心碎。她会步入社会,渴求慰藉,但已不再为他们的羽翼所呵护。终有一日,那些真正的龙会现身,而妈咪和爹地,却毫无招架之力。

孩子气并非为孩童所独有。成人——在咆哮之下——也会时而淘气、犯傻、异想天开、脆弱不堪,或歇斯底里、恐惧不已,寻求着安慰和宽恕。

我们善于发现孩童的天真与脆弱,并相应施以援手,给予抚慰。相伴于他们时,我们熟知如何将自身的冲动、仇恨与愤怒置于脑后。我们可以校正自己的预期,让要求低于常规标准;我们释放怒火的节奏更缓慢,而对于未释放的潜能则更敏感;奇怪而可悲的是,我们乐于给予孩童一定程度的仁慈,却不愿将这份仁慈施与同龄人。

生活在善待孩童的世界,必然美好;倘若在成人面具下的孩童,也能获得更多的温情相待,便是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