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胡商(第2/3页)

恩哥儿咋舌,“真的吗?姐姐你可亲眼见过?”

瑶华点头,“我那时比你现在的年纪还小一些,爹爹和娘亲还有闵叔闵婶带着我去过海市,那里有很多的胡商越洋而来,带来许多中原没有的药材、香料和奇珍异宝。”

闵婶在一旁也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哎吆,那还是我第一次看见胡商,哦,对了,还有传说中的昆仑奴。我的天爷,那么高的个子,我都只能到他胸口的高度,得仰着头望他。全身黝黑,只有牙齿和眼白是白色的。那头发像是蛇一般,弯弯曲曲地散乱在头上,老吓人了。”

恩哥儿被闵婶的话吸引了过去,不停地追问当时海市的奇闻。

瑶华也不禁回忆起了那些往事,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虽然爹娘都已经离世,可是那些回忆却一直存在于她的心底,从未褪色,并一直给予她勇气和力量,支撑着她在这艰难的尘世奋力前行。

瑶华带着恩哥儿将几条热闹的集市逛了个遍,打听了几个人牙子的口碑,中午还吃了京都有名的羊汤烩面,下午去茶馆听了一段书,一直到了街上闲逛的行人开始归家,这才往回走。

待行到那桥前,原来挤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的闲汉们和百姓们都已经散去,只有那几个胡商席地而坐,面色颓然。

瑶华下了车,走到他们的地摊上一看,那里摆了不少奇奇怪怪的东西,她不禁眼前一亮,伸手拿起来一块黝黑的石头,放到弊端细闻。

那胡商本来以为今日又是一天白费功夫,都不抱希望了,他们来京都半月,一些好出手的商品都已经买了,可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叫卖很久了,可是却没有人识货。一见瑶华起来那黑石看,虽然知道成交的可能性不大,还是耐着性子招呼一声。

“客人,这是好东西,可以画眉。”那胡商往眉毛上比划。

瑶华笑了。

胡商其实也跟很多围观的人说过这话,但是时下女子没钱的便用烧焦的柳枝,一般的人家用眉墨,有钱的女子便用各种黛粉画眉,谁见过用石头画眉的。他这话自然是没人信的。

可是瑶华还真的见过这种石头,这种石头原产自波斯,便是隋唐时最著名的螺子黛的原料。可惜现在商家贩卖的螺子黛,徒有其名,却是用中原其他地方黛石制成的。

那年在海市的时候,他爹就曾经买过一些这样的黑石,亲自给她娘亲制出了黛墨。娘亲日日画眉,所到之处,无人不羡。后来爹爹曾经找到过一些其他的替代品,做出来的黛墨也并不逊色。

“这些个怎么卖?”瑶华指着那几块石头问。

胡商伸出一只手,“五十贯一斤。”

瑶华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心道难怪他东西卖不出去。这石头极重,拳头大的一块便超过一斤了。谁家会拿五十贯去买块不知名的黑石,再说普通人谁会制螺子黛。而且他若吹嘘是其他的宝石,说不定还能诓两个冤大头上钩,可说是画眉用的,呵呵,家门口折两枝柳枝可以用上很久了。

瑶华起身欲走。那胡商连忙喊住她,“客人,价格可以商量的。”

瑶华沉声道,“你要是真心想卖,便开个实价。”

那胡商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客栈中还有一小箱子。您要是全要,我便便宜些都卖给您。”

瑶华心中算了算,“你大约一共有多少斤?”

“约百斤。”那胡商原来想着奇货可居,想买给本地的商人制黛用,可谁知根本没人会制。如今他们也不可能将这百斤的石头再背回去。这种石头在他们家乡根本就不值钱。

瑶华道,“那便一贯一斤,如何?”

那胡商想了想,“也罢,一贯便一贯。”他回头冲着同伴喊了一句,那同伴立刻跑去了一旁的客栈,从里面搬出了几个小竹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