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弑君(第4/5页)

继大年初一地龙翻身后,才不过两个月,皇帝就又来太庙祭祀了,这也是大盛朝百余年来的头一回了。

相比上一次的“临时起意”,这次的祭祀时间更长,更正式。

连皇帝出宫的时间都是由钦天监择吉时,出行的法驾、卤簿、金辇等等一应俱全,每一个步骤都极其讲究。

在典仪宣布“迎神”后,就奏响了《贻平之章》,文武百官皆是跪在前殿外,皇帝和一众宗室进了殿内,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下跪,上香,叩拜,庄严肃穆。

殿外,文武百官皆是矮了一截,跪在汉白玉地面上,端木宪作为首辅自是跪在最前方,神情庄重,心里则是暗暗地松了半口气。

等今天过后,罪己诏的事终于可以彻底结束了。

他也可以了一桩心事了。

端木宪趁着行四拜礼的间隙,飞快地朝正前方着衮冕的皇帝瞥了一眼,脑海中闪过前几日的事,三天前,皇帝特意私下召见过自己,为的是要怎么从五军都督府手上分权的事,皇帝话里话外都是对自己的赞赏,还给自己许了一个恩荫——给端木家一个四品的虚衔,可以由任意一个嫡系小辈承袭。

这个恩荫,端木宪打算暂时留着。

长孙端木珩从小到大,都让他很放心,不仅有读书的天赋,而且为人极其自律,端木珩走科举的路更稳当,也能走得更远。

这个恩荫不如留给端木珩下头的几个弟弟,看看谁更合适些……家里也不能只靠长孙一人,总要一家人彼此扶持才行。

想着,端木宪的唇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心思渐渐飘远了。

乐声止,接下来就是跪奠帛,奠爵,气氛愈发隆重,百官皆是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

谁都知道皇帝的心情绝对称不上好,皇帝若是乐于下罪己诏,那早就下了,也不会拖延了这么久,这次也不过是赶鸭子上架,是皇帝以及司礼监与卫国公的一次博弈。

表面上看着是卫国公胜了,可是实际上……

端木宪心里门清,目不斜视,看也没看左手边的耿海。

从近来的种种细节来看,皇帝已经容不下耿海了。

自家四丫头说得对,耿海快完了,除非他逼宫成功,改朝换代,不然凶多吉少。

所以,自家绝对不能和他耿家扯上任何关系,有多远避多远才好。

外面的日头越来越高,祭祀仪式也才刚刚开始,端木宪到底年纪也大了,跪了这么久,感觉头晕目炫的,勉强打起精神。

很快,乐声再响,奏响了《敕平之章》,司帛、司爵和司祝各司其职,等司祝双手捧出一道诏书时,殿外的百官头都伏低了一些,心悬在半空七上八下的。

皇帝的这一道罪己诏说是在朝堂上掀起一片“腥风血雨”也不为过,卫国公步步紧逼,司礼监步步退让,终究还是让卫国公得偿所愿了。

本来卫国公自前年孝满返京后,圣宠就大不如前,相比岑督主的权倾朝野,一直处于弱势,罪己诏的事也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说不定今后,岑督主和耿海之前平衡要被打破了。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接下来的朝堂怕又是不太平了……

当庄严的乐声再次停下时,众臣近乎屏息,知道这次祭祀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要开始了。

殿内殿外,万籁俱寂,似乎连风声都停止了,静得可怕。

有些大臣紧张得额角渗出了滴滴汗珠,却是全然不敢去擦拭,只能任由汗液汩汩淌下,滴落在汉白玉地面上,滴答滴答……

司祝捧着诏书走出了前殿,在屋檐下停下,面朝众臣,极为慎重地打开了手里的诏书。

跪在下方的耿海抬眼看了看诏书,飞快地转头朝岑隐的方向看了一眼,得意地勾了勾唇,心定了。

这一局,他赢了。

紧接着,司祝就朗声宣读起皇帝的这道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