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昏君(两更合一)(第4/8页)

这对姐妹俩都是好孩子!

“我们走吧。”安平看也没看四周的其他人,优雅地站起身来,老嬷嬷急忙去结了账。

当安平一行人出了铺子时,公主府和端木家的马车也过来了,安平、端木纭和端木绯各自上了马车,封炎买的那些东西也都从奔霄的身上撤下,分成两半被搬上了两辆马车中。

车夫吆喝声和挥鞭声自车外传来,马车里的端木绯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一角,往茶铺的方向望去,但见那些茶客簇拥着那中年儒生从茶铺里走出,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万民书,朝集市里的那些摊位走去,一家接着一家,说明缘由,那些百姓神情各异,有的迟疑,有的惊讶,有的愤然,有的坚定……

大部分人都在那张万民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当端木绯收回目光时,双眼一不小心就对上策马在马车旁奔驰的封炎,心口一颤,不禁想起了封炎曾两次莫名地扯下她车帘时的情景,手一抖,下意识地放下了窗帘。

回程的这一路,马车里静悄悄的,端木绯闭眼假寐,大脑放空状,只当自己今天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完不想问封炎接下来要干什么。

没错,她什么也不知道。

她也就是出来登高踏秋,买了些绢花,吃了碗馄饨而已。

“得得得……”

两车一马在凌乱的马蹄声与车轱辘声中回了京,封炎和安平先把姐妹俩送回了端木家,方才回了公主府。

对于端木纭而言,重阳节还只是刚刚开始,她还要准备傍晚的祭祖事宜,不过比起去年,她如今可说是游刃有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贺氏和小贺氏婆媳俩完挑不出错处。

等到府里的香烛味彻底散去,已经又是一天来临了。

重阳后,秋意越来越浓,五彩缤纷的菊花如火如荼地开遍了整个京城,同时,一封万民书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传递着,九月十四日,这封万民书由京兆尹亲自于早朝上呈到了御前。

那时,皇帝正在与群臣说秋猎的事,打算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启程往西苑猎宫秋猎。

这封字字泣血、印满了鲜血色的指印的万民书对于皇帝而言,就像是一个巴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狠狠地甩在了他脸上。

京兆尹直接跪在了金銮殿上,把一早有百姓去京兆府击鼓鸣冤,呈上这万民书,并声声哀泣地述说如今官府在民间强行征兵、蛮横无道的种种事迹一一禀明。

并言道,哭诉百姓伸冤无门,只能写下这封万民书,希望能直达圣听。

随着京兆尹的一字字、一句句,朝堂上寂静无声,那些臣子皆是俯首屏息。

皇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金漆宝座上,难以置信地俯视着京兆尹,脱口道:“怎么可能,征兵都是按旧例,每户征一丁,朝廷给予安家费,何来强行征兵之说!”

“皇上说得是。”立刻就有一个中年将士大步出列,慷慨激昂地对着皇帝抱拳道,“分明就是这些刁民只知道‘小家’,而不知道‘大国’,不愿意入伍当兵,竟然信口雌黄!如此刁民实在该诛,方能以儆效尤!”

“刘将军所言差矣。”一个青年文臣出列,义正言辞地反驳道,“百姓上万民书代表民心,如此请命其中必有冤屈,怎能不经查证就妄下判断!”

那位刘将军似笑非笑道:“齐大人,你还年轻,所以不知道这每年征兵都有些刁民意图逃兵役,因此进山为匪的也不再少数!”

一个发须花白的老臣又紧接着出列道:“皇上,老臣以为是非曲直,还是先查证一番再行定夺才是……”

皇帝眉宇紧蹙,此刻早已经把秋猎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声音冷得几乎掉出冰渣子来,道:“查!这次的事必须要查个清楚明白。”

“皇上圣明!”众臣皆是俯首应声,包括那个刘将军也不敢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