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宣城海鲜与沈家念池

8月半的宣城已是清风徐徐,一片凉爽。早上5点半,天已大亮,老城区的港口已经纷纷攘攘,人头攒动。大大小小的打鱼船塞满了航道,男人们忙着卸货,女人们开始准备讨价还价。

宣城靠海,又背山,风水极好,物阜民丰,即使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国各地饿死人的消息不断,宣城人也吃得饱。据老人们说,当年全城的人就指着海货活了,肥膏满满的螃蟹、鲜甜丰硕的大虾、肉质鲜美的虾虎还有大个的蛏子、海蛎子、扇贝、花甲,以及胶东特产的鲅鱼,愣是支撑着宣城人活过了三年又三年。现在老人们仍然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因为难过,也因为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么原汁原味又个大饱满的海鲜咯。

宣城的海蓝、天蓝,是全国有名的风景区,当然也是吃货的天堂,尤其是老城区里的馆子,只有资深吃货才能找得到。各家馆子自有拿手好菜,但是却有共通之处——“鲜”。一大早去港口买回的新鲜海货,活奔乱跳,处理一下,即刻下锅,煎炸炖煮烹,加少许盐调味就是一道美食。即使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没多少烹饪技巧,也能做出一锅好鱼汤、一盘好水饺,谁让食材本身就极鲜美呢。

虽然天还早,码头上已经围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宣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要吃好就得起得早,去晚了好的海货都被挑走了,谁让宣城人各个都是挑鱼捡虾的行家呢。当然,也有人少的摊子,不是货不好,而是已经预定了出去,这些都是专做批发或者给各个馆子留的,宣城人都知道,所以很少有人去那里谈价。当然,也有不死心的,卖相太好,即使知道已经被订出去了,还是想去试试。什么“就两条就两条,他们馆子也不缺这两条不是”,这是看见那大墨鱼馋得流口水的大叔;“咱们可是老街坊了,就给姐们个面子,俺家小孙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就当给个见面礼”,这是打感情牌想买两斤虾虎的婶子。

几个人围着一个黑胖的婶子,各出奇招,就是要抠出些海货。婶子没法子,几十年的邻居,不给面子不行,只能说:“这是沈老爷子亲自订的,说是今天要做什么席面,只要是好货就全包了,我这也没办法,要不你们跟老爷子商量商量。”然后,呃,就没有然后了。

沈老爷子,全名沈崇,江湖人称沈三爷,宣城本地人,今年73,耳不聋眼不花,不说鹤发童颜,但也是坐如钟站如松,体格硬朗,声如洪钟,端的是一副老神仙的架势。沈老爷子在宣城是家喻户晓,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刚刚能吃海货的娃子,只要说到吃,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他。榆钱街中央的“沈园”就是他老人家的馆子,三进的院子,红砖碧瓦,酒菜飘香,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鲜味。

“沈园”在宣城人心中就是标准,顶级胶东菜的标准,谁要是没尝过他家的菜就说自己是老饕,那您就赶紧闭嘴,不然连三岁小孩都得鄙视。当然跟“沈园”齐名的就是沈老爷子的脾气,说一不二,老爷子辈分高,人又刻板严厉,性子确实有点不讨喜,但是架不住人家品行端正,日行一善,尤其是榆钱街里的老住户,没有一个没受过他老人家的帮助。按照“六度分隔”理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你想认识的人,好吗,全城人的亲戚朋友都受过人家的恩惠,自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就没有然后了,谁也不敢说我去跟老爷子商量商量,这不是找揍吗。尤其是老爷子亲自出马,又说是做席面,谁都知道老爷子在别的方面是能通融的,但是一涉及到做菜,那您千万别开口,哪怕是找他借钱也比从他手里抠食材容易千万倍。

几位大爷大妈们看着胖婶子,各种控诉,不过都没敢张口,沈老爷子实在是积威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