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溢的月光拉萨佛诞月笔记

整整一个月,在“萨嘎达瓦”香柏燃起的桑烟中,弥漫着唯一的,拉萨的气息。

萨嘎达瓦,是人们纪念佛祖成道、觉悟和圆寂的“佛月”。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法身是永生不死的,但为了教化众生,揭示无常,佛祖释迦牟尼于八十岁零两个月、藏历三月十五日午夜时分显现了涅槃。藏族民众便把每年的这个月称为“萨嘎达瓦”。民众沉醉在佛月里,虔心诵经、朝圣、持斋戒和广为供养布施。这天,拉萨城里到处燃起生长在高海拔的高山香柏和桑草。这种香柏和桑草可以入药治感冒,加入藏香里驱散污秽邪气。人们通常用来供奉神灵和清净环境……燃烧的香柏和桑草像层层纱帐笼罩着拉萨,令拉萨透散着奇妙的芬香,又仿佛被白云轻簇,拉萨在香柏和桑草的轻烟中飘动着,犹如仙境。

萨嘎达瓦月最神圣的十五日到来这天,我一大早起来,用上好的酥油准备为持斋戒的堪布·贡觉丹增仁波切和随他学法的僧尼们献上我的供养“汃子莫古”。“汃子莫古”是藏族传统餐饮中的一道名食。先揪一小块揉好的面在掌心用大拇指一压,一卷,就成了“猫耳朵”(藏语叫汃子),把“猫耳朵”煮熟,再把酥油、奶渣、红糖熬成的(莫古)滚烫的汁浇到上面,香喷喷的“汃子莫古”就做好了。小时候,只有藏历新年才能吃到高热量、高营养、甜美的“汃子莫古”。而隔夜的“汃子莫古”在锅里一热,“汃子”微糊,泛着金黄色,味道更是香甜脆美。在萨嘎达瓦佛月中,供奉出家人和布施乞丐已成为民俗。而萨嘎达瓦期间,出家人通常要持整整一个月的斋戒,所以我也端着自己做的“汃子莫古”前去仁波切家奉行供养。同时,这年萨嘎达瓦,为了尝试清净身心,我开始几天也曾持斋戒。决心是坚定的,但没过几天,工作的间隙我感到饥肠辘辘,平常一日三餐就够麻烦了,没想吃斋后还得加餐更加累赘,我只好气恼地放弃。当然,在十五这天,我和藏地广大信徒一样,一定要持斋守戒。

除了持斋戒,转经、布施等活动在萨嘎达瓦十五日这天也抵达高潮。来自拉萨的市民和康区、林区、农牧区的人们都在环绕圣城拉萨转经。我注意到这年转经路旁的餐馆生意格外兴隆。汉族餐馆的厨师也不在饭菜里放这个月禁食的肉、蒜和味精、鸡精(人们认为这些调料里有肉制粉剂),家家的蔬菜包子供不应求。而和往年相比,回族商贩更多了。他们把一辆辆餐车拉到转经路沿途,叫卖他们的特产“凉皮子”等。还有卖鱼的。往年人们放生得去菜市场买,今年鱼贩子竞争激烈,把鱼卖到了河边。鱼苗也猛涨到了一斤二十元以上。卖香柏和桑草的仍是本地藏族农民,他们蹲在沿着拉萨河畔修起的白色的煨香炉旁摆地摊,没涨价。

我买了一包开着小红花的桑草。记得小时候,满山遍野的灌木类桑草长到一米多高,开满了花儿,大山在桑草的芬芳里波澜起伏。雨后,我们常跑到山上去吮吸花瓣里的甘露,甜极了。

在拉萨河畔煨过桑,转经路很快就进入“萨嘎达瓦”的布施区域。

佛说,透过善行与供养来积累福德资粮,将可成就色身;以无所执之心行善而累积智慧资粮,将可成就法身(究竟身)。这两种资粮应以利他之心来完成。而最殊胜的供养是整个宇宙的曼达供养。为了对治轮回深处的我执,佛经与密续记载了观想身体转化为甘露,然后将它供给四种宾客的一种甚深修持法门。在这四种宾客中,第一是三宝;二是护法;三是那些需要悲悯的六道众生,四是今生及累世的冤亲债主……佛说,通过这些以布施和关怀别人为本的修行,舍弃对自身的任何执著,便是无上的供养、真正的布施波罗密多(布施到彼岸),这时,平凡的布施已升华为智慧与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