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第4/69页)

余珊珊早应声回答:“机械,大本,四年,毕业后下车间三个月,以后再没摸过绘图板。”

“哎哟,姑奶奶们唉,你们尽管看,即使拿摄像机录下来都无所谓。不过我还真奉劝杨小姐,千万别穿硬底鞋和高跟鞋进车间和测试中心,危险。我是字字忠言逆耳,句句良药苦口啊。”

“柳先生不用假想四面楚歌。”杨逦微笑,看着脚底的地面,小心走近柳钧,但一点没忘揶揄。

“我何止四面楚歌,我早风声鹤唳了。你们工科女生个个给养得大熊猫一样,不敬着你们我还有小命吗?”柳钧闻到一股好闻的香水从杨逦那边传来,禁不住看杨逦一眼。见杨逦精致的脸上泛出笑意,笑得含蓄而雅致,心说这杨氏兄妹有点儿不同。于是问了一句实心实意的,“你们读四年工科,就这么放弃了,可不可惜?”

“女孩子做工科,有前途吗?德国做机械类工程师的女孩子多吗?工作环境有这边的脏乱差吗?”杨逦问。

“可是当年考工科,应该是缘于对专业的热爱吧?”

杨逦哂道:“当年报考时候,谁知道化工是什么。等知道的时候,晚了。总不能把一辈子都押在这四年上吧。看上去柳先生是真的喜欢机械。我们同学出国留学后都改读电脑商科,基本上没有留在本专业的。”

“太可惜了。”柳钧叹一声,“我同学也差不多。”若是刚回国时候,柳钧还会问个为什么,一个月下来,他已经看多听多,再多理想,又怎敌得过生存逼迫。比如前进厂,听爸爸的意思,找来工程师的工资可能还不如线切割工。唯有带来项目的工程师才获优遇。可机械不是一天能吃得出一个胖子的行业,环境不支持,又怎能要求工程师耐得好几年清贫。再说,没有财力支持,熬得清贫也未必轮得上一个项目。说起来,有粗仿项目可做,已经是不错了。

杨逦一边聊天,一边仔细看柳钧做着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看半天都摸不着头脑。于是她问余珊珊,“小余,我的专业是近机类[1] 的,到底是不足,你学机械,你看得出柳先生在做什么吗?”

“我只看到反复的拉伸试验,至于每个数据对应下的淬火、退火还是回火,甚至渗碳合金钢中添加铬、镍、锰等元素,只有问柳先生自己了。即使给每个金相都拍下照来,也未必能弄清温度和含量。”

杨逦见柳钧听后含笑,她也微笑道:“难怪柳先生不怕我们看。”

柳钧笑道:“汪总看得出门道。余小姐也已经摸到门边。”

余珊珊忙道:“柳先生你不可以害人。凭我大本四年,我即使火眼金睛看得出你热处理的办法,也没法处理你的这些数据。我的高等数学程度还不够处理这些。”

“对不起,余小姐。实在是回国后遇到的都是反对声音,一见你和汪总都是内行人,心里不知多开心。”

“那你更要保护珍稀物种,不要给我们造成困扰。”

杨逦看着余珊珊,若有所思。她有意自言自语,“难怪大哥为这个项目投入五十万没听见一声响儿。”

“这不是汪总的错,而是整个行业的指导思想有问题。在我工作的实验室,里面除了机械博士,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博士,包括电脑博士也不少。这边吧,你看,我连个帮手都找不到,找来的帮手非常浮躁,跟他说好指定的加热时间,他给拖延了十分钟多,还大言不惭说没什么,差不多,马马虎虎,我只好报废一批。有些东西,不是五十万能买到。”柳钧说着,腾出手指了指脑袋,“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