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谋国,才是真正的大生意(第6/25页)

古平原最有把握的就是猜准了袁甲三的心理,知道他不愿意打这没有把握的一仗,宁可拖下去,最好是拖到曾国藩收复南京,到时候要么陈玉成投降朝廷,要么湘军从江苏打过来,形成合围之势,那就是有赢无输之仗。古平原几次试探,发觉袁甲三与自己的心思不谋而合,都是以拖待变,而他是一省巡抚,上马管军,下马治民,他不发话谁也不能出兵攻打长毛。

想不到程学启居然就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绕过巡抚直接发兵,要是打输了那非掉脑袋不可。

陈永清叹道:“我问过了,那天午后,有人给程学启的大营里送了两口棺材,他打开一看顿时怒发如狂,谁也劝不住,到底是弄出了这么一桩大事来。”

“棺材,谁的棺材?”

“还能有谁,说是被长毛弃尸荒野的程夫人和他的儿子。”

古平原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就难怪了。

“陈玉成莫非就这么不经打,两天就把三河镇丢了?”

眼前都是好朋友,他可以直言无忌。

“说来这还是拜你所赐。”郝师爷苦笑地摇摇头,“你那六千支洋枪和许多洋炮如今都在程学启手里,加上军饷充足,他发令时有言在先,凡是长毛的私财谁抢到了归谁所有,割一个长毛人头赏五两银子。就这么着生生把一群贪生怕死的官兵鼓动成了虎狼之师。”

“那她呢?”

郝师爷知道他问的是谁,依旧摇头:“兵荒马乱,谁也不知道,不过依我想来,她必定是跟着陈玉成的中军,陈玉成队伍没散,她就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陈玉成的队伍如今在什么地方?”古平原急急问。

“唉,我们着急来镇上就是想劝你别管这档子事儿了。”陈永清从郝师爷那儿知道了古平原与“陈王妃”的纠葛,“与长毛逆属搅到一块儿还有好?”

“陈老哥这话我赞成,今时不同往日,她已经嫁了人,你也娶了亲,这段过去的事儿就干脆抹了吧,你总不能一次次为她拼了命吧,别忘了你也有一堆家人指望你呢。”

古平原就觉得心里像堵了什么东西:“今天我也当着你们二位坦明我的心。你们别以为我想保白依梅,就是还想和她在一起。成婚当日,我已经和妻子赌咒发誓,今生绝了这个念头。可是就算忘了当初青梅竹马的情分,总不能把老师嘱咐我的话抛在脑后,郝大哥,我老师怎么死的你也亲眼看见了,要不是为了保住我,老人家能一头撞死吗?”

古平原一提起这件事,两眼就发红,声音也哽咽起来:“我对白家,对白依梅没什么别的想头,只想让她能平平安安过日子,甭管是布衣荆钗,还是锦衣玉食,只要能远避刀兵,得享太平,我就算把这份心尽到了,我一辈子都可以不再见她!”

一番话说得郝师爷和陈永清各自沉默,都看得出来古平原说的是实话,可就是这么一个最平常的愿望,因为白依梅身陷长毛,而且是朝廷欲得之而后快的“英王妃”,偏偏就不能实现,这也真是天意弄人。

“陈玉成是不是拉着队伍奔南京去了?”古平原再次急急发问。

“陈玉成要是个庸将,也许会不管不顾回南京。”郝师爷用桌上的茶杯摆了个地图,“他要是绕过巢湖直奔南京,就得与身后追击的程学启部一边纠缠一边行军,他带着一帮老弱妇孺,没法急行军,就只能边战边撤。浙江巡抚李鸿章是好惹的?一看这个形势必定发兵来攻陈玉成的侧翼,就算陈玉成统兵得当,勉强撤到南京附近,可是南京被江南大营围得铁桶样,里外消息隔绝,没有人接应,曾氏弟兄又深谙用兵之道,自然要派兵迎头痛击。”

郝师爷用三个茶杯摆成三角状,中间夹着一把茶壶,指了指:“后有杀红了眼的程学启,中有神速飘忽的李鸿章,前有坚如磐石的曾国藩,陈玉成天大的能耐也没用,他是多年的统兵大将,熟知兵法,所以他不会也不敢回援南京。这是乔大人与我们商议之后的见识,想来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