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冰心事件

1

ICE就是冰。

冰是一种很奇特的物质,兼有固体与液体两种形态,就象两栖动物一样神奇。尤其是冰块,那些四四方方、晶莹剔透的小精灵,仿佛可以搭起一座水晶宫殿来。很多人都喜爱它,无论咖啡、可乐、威士忌还是奶茶,加入冰块就别有风味。病人发高烧,或者打完架的拳头很疼,用包了冰块的纱布敷一下,可以起到驱热镇痛的疗效。现在的家庭冰箱都有制冰格,先进到不用打开冰箱门,按一下钮,制好的冰块就会哗啦啦的倒出来……毫无疑问,冰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不过,消费者张先生一家与冰块的“亲密接触”就有点离谱了。

这天晚上,张先生一家四口在家里吃火锅,主料是来自内蒙古的羔羊肉,铺料是虾饺、燕饺、鱼竹轮、蟹肉棒这类速冻品,当张先生的儿子咬开一只“黄金蟹肉球”时,惊呼了起来,里面不是蟹肉馅,包的是一团碎冰。之后,餐桌上的惊呼声几乎没有停过,鱼竹轮裹的是冰条,虾饺裹的是冰渣,张太太吃到的一颗贡丸更是离奇,整个就是一颗圆溜溜的冰,颜色和普通的贡丸相似,一口咬下去,差一点把牙齿崩掉。

好好一顿火锅变成了“冰块宴”,张先生火冒三丈,连着几声国骂,打电话给《新闻午报》的爆料热线,要求他们派人来看看。这些冰块似乎很理解主人的心情,一直等到记者来,被数码相机拍下来,才慢慢化作一滩水。

不仅是张先生,消费者李女士在超市里买了一盒速冻芝麻汤圆,煮熟后品尝,发现糯米里面包裹的竟是一块黑不溜秋的冰;廖小姐早餐吃的是奶黄包,微波炉加热以后,发现奶黄包变成了冰屑包……

奇怪的是,虽然有面粉包裹,毕竟在沸水里煮了那么久,按理说这些冰早该融化了,但它们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顽固地保持着各自的形态,直到被人发现。

“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接到了数起类似的投诉,将送来的包装袋整理了一遍,发现这些用冰块来搀假的食品居然出自同一家企业——红武食品。

在上海,庞大的速冻食品消费市场被龙凤、桂冠、海霸王这几家台湾企业垄断着。红武食品是民营企业,为了与台湾同行竞争,采取低价路线,在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农工商、联华这些大卖场里,摆放保鲜专柜,营业员吆喝“买一送一”,总的来说销售情况还不错,尤其在节假日,但这一次,红武食品居然做出这种蠢事,等于自抽耳光,把企业形象给毁了。媒体纷纷报道,销售商集体退货,网上还有人幸灾乐祸地发帖子,建议红武食品更名为“冰心食品”。

红武食品的管理层岂能坐以待毙,一边组织销售商参观生产流水线,以恢复他们的信心,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拿出了生产车间的投料记录,再三强调,速冻食品的生产过程全部是机械化流水线,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疏漏,出问题的就是一批产品,而不会是个别现象。一定是有人恶作剧,为了哗众取宠,或者图谋敲诈。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同行的陷害。

对这种解释,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半信半疑。好在这里是上海,人潮比灰尘还要多的超大城市,再轰动的新闻,顶多十天半个月就淹没在更新的新闻里了。很快,“冰心事件”就成了无人关注的旧闻,超市的销售渐渐回暖,红武食品的管理层松了一口气。

暗中的调查仍然在进行,但没有多大收获。投料是电脑控制的,应该没问题,生产和包装都是流水线自动操作,工人只起到辅助作用,也不会有问题,唯一的可能(仅仅是可能),是某个工人对自己的薪水不满,把预先做好的“冰心食品”带到自动包装的流水线上,进行调包。一盒净含量110克十二粒装的墨鱼饺,盛在塑料盒子里,神不知鬼不觉换下其中一粒,乃举手之劳,然后目送它们被流水线上吐出的塑料纸封装起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