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爆炸案(第4/5页)

张弛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浑浑噩噩过来的,欲哭无泪。

下班前经过顾志昌的办公室,他还习惯性地想走进去,想和师傅闲聊几句,这曾几何时都成了每天的常规动作,没有约定,只有默契,两个人好像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有几次刘队进来和顾志昌商量事情,看到两人怡然放松的状态,再想到自家儿子正在青春叛逆期,和他们两口子很是疏远,他就无比艳羡地说:“这徒弟算是称了你的心,比亲儿子还亲热。”

张弛所能回想起来的最后一次对话,是临行时在食堂的人声鼎沸中。这天中午,每年新一批学警毕业报到。他们三五成群地走进餐厅,带着新人特有的憧憬又好奇的表情,整个空间里瞬间青春四溢。

顾志昌感慨了句:“再来一批,我就该走了,该脱下这身衣服了。”

师傅是笑眯眯说的,张弛当时并不能体会这其中的伤感意味,只是开着玩笑:“师傅,你走了以后,岂不是没人罩着我了?”

“一年后你还需要有人罩,那就是我这个师傅做得太失败喽。”他说着把一个酱鸭腿放到了张弛的碟子里,“你们年轻人新陈代谢快,多吃点。”

那天,他们聊的都是些平常琐碎的事情,除了零星几句对案件的私下观点。顾志昌就是如此,总是能够见缝插针地举出几个案例,引导他思考,然后再用商量探讨的口气,说出自己的经验之谈。

对于看似破案就在眼前却遥不可及的案子,顾志昌似乎永远都能心平气和:“走过的弯路越多,排除的嫌疑人越多,你离真相也就越近。永远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说‘破不了’。”

“那如果真的成了悬案呢?”

“只有被放弃的悬案,没有破不了的悬案。你要记得,按照我国的刑法,一旦立案,对犯罪嫌疑人有永久追溯权。”

张弛看着顾志昌说这句话的表情,真感觉他离“退休”有很远的距离,他混浊的眼神背后,还有着和年轻人一模一样的神采。他真希望自己到了这个年龄也能保持这样的精气神,虽然他明白这种乐观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鼓励,毕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警力、体制、案件难易程度等等,成为悬案是大家不想看到却不得不遭遇的现实。

下班时间已经到了,张弛却坐在电脑前定格了一样,小吴的位子也空空荡荡。专案组前所未有地重视这个案子,短时间内派去过公安部刑侦专家、市局鉴证处首席技术员、分局技术科勘查员三组人马,现场搜查采样,除了几个模糊的脚印,一只破旧的绝缘手套,有价值的物证屈指可数,张弛几乎都不用问,都能从组长的脸上看出案子的进度。他现在关心的是这个案子会不会也成为悬案?这起案件是随机选择了警车伺机行动,还是针对个别民警的预谋作案?

顾志昌平时话虽然不多,但是说起业务来总是滔滔不绝,零散地给张弛灌输了不少公安刑侦工作的理念:“基础工作要扎实,要舍得花力气,可能一开始没有思路,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永远不会知道你需要的线索、圈定的嫌疑人范围,会在哪个点把根基扎实,自己浮出来。”

现在距离爆炸已经过去二十七个小时了,案发的路段尽管撤掉了警戒线,但是因为僻静,会得到天然的保护。张弛决定自己过去看一看,刘队看着张弛行尸走肉般经过门口,不太放心,快步追了出来。

当得知他是要去现场时,刘队虽然明白拦不住他,还是不忍心看他抱太大的期望:“那里都快被三批专家和助手们翻个底朝天了,他们连一张用过的餐巾纸、一个被踩烂的香烟屁股,还有几节废旧电池都没放过,你还是早点回家养精蓄锐,根据专案组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去工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