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雪晴(第5/21页)

尽管如此,女孩们还是竖起大衣领说“好冷啊”。

她们来时都穿着风雪衣和滑雪裤,可现在却换成了连衣裙、中长大衣和长达膝下的筒靴。

原来,她们虽然刚到时肩扛滑雪板背负行囊,里面却塞满了为逛街准备的新潮服装。

因此,在三个妙龄女子簇拥下逛街,塔野就更难为情了。冰雪节的夜晚在薄野逛街难保不会跟谁偶遇,过后再费尽口舌地解释“那是我女儿和她同学”也实在麻烦。

塔野在薄野街角右转,沿着行人较少的创成川河畔朝大通街走去。

札幌冰雪节会场分为真驹内公园和大通公园两处,从占地面积来讲前者较大,雪雕像也较多,但观众仍会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大通公园。

当然,虽说都是观众,但其中大半都是市外或道外的游客,市内居民不太去参观。即便去看也顶多是在冰雪节开幕的前一天,避开活动期间的拥挤观赏刚刚完成的雪雕像。

虽说是冰雪节,但对于札幌人来说是每年例行活动,所以不会稀奇到像道外人那样红了眼地争相观赏。

不过,尽管如此,今晚观众也相当多。由于此时是周六夜晚,年轻人的身影特别显眼。

“以这条创成川为中心,左侧向西,右侧向东,按照街区依次分为一丁目、二丁目等等。”

塔野向女孩们讲解札幌市的地理区划图。

“此外,横向是以我们现在要去的大通街为中心向南北列出一条、二条等等街道。”

“那就是说,这条河与大通街的交会处应该是坐标图的原点。”

“就是那座电视塔的位置。”

电视塔的红色标志灯浮现在不见星月的夜空中。

“简直就像是数学式一般的街道呀!”

久美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大家逗乐了。

“我数学不行,恐怕会迷路呢。”

“怎么会呢?这样的街道最好记了。”

“跟京都很相似哦。”

“京都是横向有二条、三条等,纵向有河原町街和乌丸通街,还是有点儿麻烦。相比之下,札幌横向纵向都用数字来表示。”

“都用数字未免乏味了吧?”

“札幌是从明治时代起开发的城市,所以有点儿乏味也无可厚非。不过,也许规划札幌市的人就是想把这里变成北方的京都呢。”

“街道确实宽阔,大楼确实很多,真没想到札幌会这么棒!”

“现在人口早已超过百万,所以用‘条’和‘丁目’来表示的只是市中心区域,而在郊外就不太好使了。”

塔野流露出俨然札幌通的自豪感。

“感觉跟在东京没什么区别哦。”

“这里的地铁是单轨,噪音小、车窗大,比东京的地铁好多啦!”

塔野自鸣得意地讲解,同时心里感到有些滑稽——自己也好像对札幌中毒不浅。

前行不久,左方出现一条行人稍多的小巷,狭窄路面上方搭盖着拱廊,悬吊着五颜六色的装饰物。

“怎么,这条街叫‘狸小路’?”

女孩们驻足观望。

“这里就是札幌市内最热闹的商业街。如果在东京就是浅草的‘仲见世’,在大阪就是‘道顿堀’吧?”

“‘狸小路’这个名字好怪呀!”

“因为这一带以前是花街柳巷,每晚都有装扮诡异的女子勾引男人嘛!”

“是男人勾引女人哦。”

女子军团异口同声地反驳。本以为这种话题对二十岁刚出头的女孩来说不易理解,可她们很快就有所领悟了。

“如今不见狐狸出没挺遗憾的吧?”

“还行,反正街名的由来就是这么回事。”

以一敌三毫无胜算,塔野赶紧避开矛头。

穿过南一条大街,经过大厦旁就来到电视塔前。由于这里兼作大巴总站,所以来往行人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