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博士也能买吗(第2/7页)

可是有一件事对陈明冲击不小。

中考结束了,许多学生如释重负,不管考好考坏,反正是给爸爸妈妈考过了。俗话说:“7月考学生,8月考家长。”进考场是孩子的任务,考得上考不上,进哪一所中学是爸爸妈妈的事。初中三年,这个暑假是再轻松不过了,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作业,也没人要求他们进补习班,彻彻底底解放两个月!

陈明不想让自己放松。他是保送生。尽管升学录取还没发榜,他已明明白白是九中的高中生!他要买些参考书利用暑假预习起来。许多老师担心学生买了参考书,上课会无心听讲。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做完作业后,对照参考书的答案自我检验的。陈明正是如此。

去书店的路上,陈明碰见余发,他俩是一个村的,两家挨得很近。他们父母共同投资做生意。还是老牌友。大人的关系很不寻常。按理,陈明和余发不是好朋友也得是好同学,可奇怪的是,陈明看不起余发,余发也看不惯陈明。

在陈明的眼中,余发是个“烂仔”。平日,陈明从不与余发多说一句话。可现在,陈明产生了“一次中考即将他们分成两等人”的同情心,他对余发笑笑。

“陈明。去书店?”

“噢。走走。”

“保送生就是不同。”

陈明笑笑,带着明显的优越感。说:“你,还上学吗?”

“不幸让你言中,一样。”

“一样?”陈明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爸爸给我在九中买了个学位。就那么回事。”

陈明知道钱的作用,因为他们家的话题总少不了钱,因为他们家也很有钱。可他从未想到金钱的威力竟如此神奇!那一张张的纸钞竟可以换取九年的寒窗之苦!陈明冷冷地笑了。那一天他没买书,一个人跑到蛇口伶仃岛,去体会文天祥当年的心境。

这件事对陈明的震动很大。上了高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学习。高中学位可以买。那么大学呢?硕士,博士,也能买吗?

于是目标更明确了:上名牌大学,读研究生,博士,博士后……他要直升。他要鲜花、奖章、热烈的掌声。他的自尊心告诉他只能这么想。这个原先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清晰起来。

陈明在床头上贴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条幅,他相信“自古英雄多磨难”一说。陈明的功课很好,这是众所周知的,可里面有多少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寒暑假,是学生休养生息的阶段。陈明却从来没有放松过。上课期间就更不用说了,不到万不得已,他从不和同学“搞”在一起。当同学呼朋唤友逛商场压马路时,他正在背单词做作业,典型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陈明从不深究自己这样有什么好或不好,对或不对。他只认定“要为‘人上人’,需吃‘苦中苦’……。当然,现在吃苦的概念已大不同于过去了,何况是生活在特区里。那种“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苦陈明是尝不到的,如果说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是处于“小皇帝”地位,那陈明在家里可是一位“太上皇”。所谓的“苦”,不过是不看电视不打电子游戏机不跟同学拉拉祉扯,把自己禁闭在房间里而已。话又说回来,一个男孩,能够将自己管束得那么严实,也的确得有“吃苦”的精神。所以那次作文老师要大家写自己最赞赏的警句格言,陈明自然而然就把这句话写上了。

爱因斯但的名言

第二天发卷子,陈明没拿到,便去问林晓旭。林晓旭说在古主任那里。

陈明意识到这篇作文出事了。

无论在哪一所学校,陈明的学习都是出类拔萃的,都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都将他推到一个榜样的位置上。陈明也确实不简单,三次市里得奖,三次省里得奖,两次全国性的,换了别人早松懈或骄傲了,而他始终像一把绷紧的弓。做到这一切容易吗?可是有谁明白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