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四个世界(10)(第3/3页)

功劳不是顾翊和顾破虏的,这俩人有违孔孟之道。

好事为什么发生呢,那当然是因为陛下您英明神武啦。上天都站在您这头,让狄人自取灭亡,所以恭喜您是没错的。

但怎么皇帝看起来……

一点不像是遇到喜事了,反而像是……说句大不敬的,死了爹妈似的?

他们哪里知道皇帝的心事呢?

皇帝看完了顾翊的奏折,高兴当然是高兴的。五年前险些被狄人逼得弃都南迁,这谁也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但跟着,就被顾翊所描述的那些离间、两个儿子相斗的过程带歪了心思。

津王,年迈,俩儿子争夺王位,一个居长、下头人拥戴;一个居幼、津王宠爱。

这俩,被顾翊的手下略施小计就不死不休,最后气死了津王。

好了,那么现在已知皇帝他老人家本人,年迈,有一群儿子,其中对皇位最有竞争力是两个。一个居长、下头人拥戴;一个居幼、皇帝宠爱。

问:

看到顾翊这奏折他会想到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

皇帝几乎没顾得上为津王身死高兴,情绪就直接转为了愤怒和隐约的不愿意承认的恐惧:

好啊你顾翊,你这是什么意思?威胁朕?想告诉朕你手下一个兵就能轻而易举挑拨皇子、败坏社稷、气死君王?

做皇子的时候,都忌惮自己弟兄,想着夺权。成了太子,又忍不住希望爹早点宾天。

但是当了皇帝,那就是双标本标:希望儿子们兄友弟恭、大公无私,盼着自己万岁万岁。

皇帝不愿意承认自己俩儿子想争夺皇位,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夏翊这折子,说的是大津,他眼中影射的却是大宿。

皇帝用尽了全身力气,不叫人看出来自己的狂怒,甚至想要试图笑一笑,笑容却格外狰狞:

“顾卿折子里所说,自然是件喜事。只是便如诸位爱卿所言,我大宿以德立国,此等鬼蜮小计,不应赏,否则易引人效仿,致风气败坏。再者,顾卿家人下落一事,未有结果。顾卿本人身上疑点甚大……”

皇帝罗里吧嗦一通,得出结论:

顾翊这种办事的方法,此例不能开。为了防止风气败坏,不但不能赏,还要下旨申斥。

哦,对了,下旨不仅仅为这一桩,顾翊他妈他嫂子他侄子丢了的事儿,他可得给出个解释。

——嗯,对,他一家失踪,得问罪于他,让他上京自辩。

檀九章没实权,没上朝,然而在朝中早有耳目,看着对方整理得几乎一字不差的上朝情况纪实,只能说李成业能上位,不是他自己多厉害,全靠他爹衬托。

这种自毁长城的皇帝能好端端干个二十年,真是上天保佑了。

檀九章给夏翊发了消息:

【狗皇帝派出‘天使’去给你下旨问罪了,要你自辩。】

【收到,了解。造反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目前军需物资储备和战士实操工作都已落实,预计将在来使抵达后次日开展谋反活动,请持续保持关注。 [微笑.jpg]】

檀九章看着这条消息,哭笑不得。

某人这会儿还能打趣,看来准备得是真的充分,没在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