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伦敦会议(第3/11页)

我们现在揭露这些前景的用意在于彻底改变西方的政策。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机器,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必须成为西方海湾政策的首要目标。解放科威特现在变得无关紧要了,只是一个正当的理由。

我们的目标只有伊拉克单方面从科威特撤军才会遭到挫败,因此要尽一切努力确保不致发生这种事情。

美国的政策,考虑到与我们的英国同盟相联合,应包括如下四个目标:

一、只要可能,暗地里触怒萨达姆・侯赛因,目的在于使他拒绝撤出科威特。

二、拒绝他为撤离科威特可能会提出来的任何条件,这样使我们的进攻有正当的理由。

三、敦促联合国立即通过已长期搁置的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授权多国部队一旦作好准备即可开始空中打击。

四、表面上装作欢迎,但实际上去挫败任何可能使伊拉克逃脱惩罚的和平计划。这方面,显然联合国秘书长,法国和苏联是主要的障碍,他们很可能随时会提出一些幼稚的计划,从而阻止本应该要做的事情。至于对公众,当然应继续灌输争取和平的假象。

专此呈送,并致敬意。

“伊扎克,这件事我们真的应该同意他们。”以色列副外长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建议说。

与副外长相比,以色列总理在转椅里面显得更为矮小了。两人正在耶路撒冷那间堡垒般的总理私人办公室里。隔着厚重的钢木门,两名站在门外的空降兵战士对里面的谈话一无所知。

伊扎克・沙米尔总理从办公桌后面瞪着眼,他那双短腿在地毯上方晃来晃去,尽管只要他需要,旁边就有一只特制的搁脚凳。在满头灰白头发下,他那张线条分明的、好斗的脸,使他看上去像那种喜好恶作剧但态度友善的侏儒。

副外长在各方面都与总理不同,他长得高大,而总理矮小;他衣着笔挺合身,而沙米尔穿着皱巴巴的衣服;他长相温文尔雅,而总理性情暴躁。然而他们相处融洽,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的国家决不与巴勒斯坦人妥协。就是这点,让这位俄罗斯出生的总理毫不犹豫地选了这位大都市的外交家。

副外长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把事情的利害关系说清楚了。以色列需要美国,需要美国对以色列的友好态度,这方面曾因为美国强大的犹太院外活动人士而得到保证,但现在却在国会山和美国媒体中遭到围攻;以色列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美国的武器和美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如果因为特拉维夫那边的科比・德洛尔操纵的一个伊拉克间谍,使这种关系处于危险境地的话,那真是太不值得了。

“这个耶利哥,不管是什么人,把他交给美国人吧。”内塔尼亚胡催促说,“如果他能帮助他们摧垮萨达姆・侯赛因,对我们岂不更好?”

总理嘟哝了一声,点点头,伸手去按内部通讯器。

“给德洛尔将军打电话,告诉他我要见他,就在我的办公室。”他对他的机要秘书说,“不,不要等他有空,让他现在就来。”

四个小时以后,摩萨德局长科比・德洛尔离开了总理办公室。他简直快气炸了。当他的轿车从耶路撒冷出来,转下山丘,进入返回特拉维夫的宽阔公路时,他觉得他想不起以前什么时候这样愤怒过。

被自己的总理批评已经是够丢脸的了,被训斥是一个笨蛋更使他无地自容。

通常他会欣赏路边的松林,当初耶路撒冷遭围攻时,今天的公路还是一条布满泥坑的土路,他父亲和其他先辈把巴勒斯坦人的防线轰开一个缺口,从而拯救了这个城市。但今天他根本无心欣赏。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他召来沙米・格桑并把消息告诉了他。

“美国人到底是怎么知道的?”他大声喊道,“是谁泄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