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编(二)词坛回响(第3/12页)

上午至上海图书馆假阅《蒉进斋藏书目》,小本,凡七十一册,每页一书,详著作者姓名、字号、官位、版本,有批校者并注明批校者人名,朱笔抑墨笔,颇可供参考。郡人著作甚多,惟郡人词集却不多。(1963.3.14,页55)

录云间词人姓氏为一卷,得二百馀人。(1963.3.15,页55)

补葺《云间词人姓氏录》。(1963.3.18,页56)

下午访周迪前,以《云间词人姓氏录》与其所辑《谷水词丛》比对之。周辑所收人较余为多,然辑本犹未备。约定二人合作成此事。(1963.3.19,页56—57)

下午访周迪前,假得其藏词及乡邦文献书目归,补录《云间词人姓氏录》。(1963.5.23,页64—65)

阅《松江府志·艺文志》,取周氏藏乡邦文献目对勘之,补词人姓氏数家。(1963.6.1,页67)

抄《松江诗钞》中词人小传。(1963.9.26—30,页88—89)

仍录云间词人小传。(1963.10.1,页89)

抄云间词人小传,取府志及续志,并诸家词选与《松风馀韵》、《松江诗钞》、《湖海诗传》诸书综合之,已得二百八十馀家,十九有词可录,亦不为少矣。(1963.10.4,页89—90)

晨访周迪前,假得刻本《湘瑟词》及钞本《海曲词钞》,……。(1963.10.10,页90)

以所藏《湘瑟词》钞本与刻本对勘,补得所缺三十馀字,又从《海曲词钞》中补得云间词人十馀家。(1963.10.11,页91)

下午访周迪前,假得丁绍仪《词综补》,归而签出云间词人,至漏下三刻。(1963.12.2,页98)

从丁氏《词综补》录取松江词人姓氏。(1963.12.4,页98)

可见从一九六三年三月到年底,先生一直忙于辑录《云间词人姓氏录》及抄录《云间词人小传》,他由《蒉进斋藏书目》、《松江府志》、《续志》、《松江诗钞》、《松风馀韵》、《湖海诗传》等书及各种词选中辑录资料;其后得知周迪前亦辑录云间人词,乃与周氏相约合作,互通有无,并比对所辑之异同,以成其事;又从周氏借得乡邦文献书目及其所藏词书,如刻本《湘瑟词》、钞本《海曲词钞》及丁绍仪《词综补》等,予以增补。《云间词人姓氏录》、《云间词人小传》未见出版,由上文所引,姓氏录已得二百馀家,词人小传亦已得二百八十馀家,加上其后继续补辑者,所录当超过此数。

云间词派是清初极重要的词派,但其论词资料流布甚少,故词史中提到云间词派,往往只引用云间三子的少数序跋及邹祗谟、王士禛的词话,学者莫不深叹其材料之匮乏。殊不知在施先生搜罗之下,云间词人竟有如许之多,影响所及,清代词史都得改写,期望先生有关云间词人的著作能够早日出版,则学界幸甚。

二 搜罗见存词籍

上文引及《花间新集·总序》,先生尝自言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五年,是他热中于词学的时期,每天晚上在家里就读词,“四五年间,历代词集,不论选本或别集,到手就读” 。其实先生家学渊源,从小在其尊翁教诲下,由《古文观止》读到《昭明文选》,打下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我治什么学》,《往事随想》页34);才读中学,就从《散原精舍诗》、《海藏楼诗》上溯《豫章集》、《东坡集》及《剑南集》;中四已由宋诗而唐诗,读《李义山集》、《温飞卿集》、《杜甫集》、《李长吉集》等书(《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同上,页3、4)。并且遍读家藏的《白香词谱》、《草堂诗馀》等书,学习填词。此外,从小就养成到书店买书的习惯(《我的第一本书》,同上,页43)。因此,先生毕生都在搜罗各种词籍。《投闲日记》中即记有不少搜购词籍之事,略举数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