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词评(第2/27页)

玄真子工于绘事,颜公碑文外,《续仙传》、《名画记》、《唐书》本传均言及之。其作画之情状,有释皎然之诗文为之描写,极能传神。诗题云:《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其诗有云:“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扫,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又有《乌程李明府水堂观玄真子置酒张乐丛笔乱挥画武城赞》一文,其句云:“玄真跌宕,笔狂神王。楚奏铿,吴声浏亮,舒缣雪似,颂彩霞状。点不误挥,毫无虚放,蔼蔼武城,披图可望。” 此皆可想见其染翰设色之豪放气象,其绘事与音乐通,工妙如是。李明府,即李也。

颜真卿为玄真子造渔舟事,亦有皎然诗可参考。诗题曰:《奉和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诗曰:“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汜,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此始。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停轮乍入芙蓉浦,击洑时过明月湾。” 据此则当日颜公为玄真子造舟成,且为落至以庆之。落,即落至,今言下水典礼也。当日颜公亦有诗,今不可见。

玄真子与词之关系,在其所撰渔父词五首,此唐词之宗祖也。然颜真卿所撰碑文中未言玄真子作渔父之词,至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始有记录,其文云:“德裕顷在内廷,伏睹宪宗皇帝写真访求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宝。” 其后则《名画记》云:“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续仙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西塞山前” 云云,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尚。” 《唐书》本传云,志和“尝撰渔歌。” 《唐朝名画录》则云:“鲁公宦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 《唐才子传》云:“自撰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 以上诸说,似以《续仙传》为详实。盖渔歌之作,必由于颜公饮席唱和,玄真首唱五章,颜、陆、徐、李诸人和之,各五章,共得二十五章。玄真又写以丹青,为图五本,则一词一画也。颜真卿于大历七年九月自抚州刺史改湖州刺史,至大历十三年初,擢刑部尚书,三月,进吏部尚书。玄真子渔歌既作于颜湖州席上,则其年代当在大历九年秋至十二年之间。当日宾主唱和二十五章,必盛传于世。然自大历末至元和末,不过四十年,宪宗求渔歌,已不可得。又十馀年而李德裕始访得之,录传于世。渔歌之幸而得存至今日,李德裕之功也。

玄真所作,唐人诸文均称渔歌,惟有《续仙传》称渔父词。其五章全文,今世所见最早之记录,即李德裕文集中所附存者,此外则《续仙传》所载“西塞山前” 一首,亦唐末人所录。《花间集》有和凝、欧阳炯、李珣诸作,则题作渔父。李后主作二首,亦题作渔父。至宋以后,则《直斋书录》、《唐才子传》均仍称渔歌。《尊前集》、《金奁集》均称渔父。陆放翁《入蜀记》、《西吴记》、《古今诗话》均称渔父词。《乐府纪闻》、《竹坡诗话》以至清人所编《历代诗馀》、《词律》、《词谱》则题作渔歌子矣。寻其递变之迹,最初称渔歌者,犹目为歌咏渔人生涯之歌诗,称渔父或渔父词者亦然,皆非曲调名也。至五代时,《花间集》诸家及李后主所作之题为渔父者,已成为曲调名矣,故《金奁集》所收唐人和作十五首,题云渔父,而注明调属黄钟宫,则其为乐府曲名,已无疑义。从此以后,凡言渔父者,举其曲名也,凡言渔父词者,犹通称也。然苏东坡浣溪沙词小序云:“玄真子渔父词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数语,以浣溪沙歌之。” 则东坡时,黄钟宫之渔父词,岂又亡其曲拍耶?渔歌子乃唐教坊曲名,先见于《教坊记》,敦煌写本曲子词有渔歌子四首,其句格与玄真所作不同,此乃别是一曲,与渔父不同。自宋人误以渔歌为渔歌子,后人不深考,相承其误,乃迳题玄真所作为渔歌子,而注云:“一名渔父” ,是一误再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