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词话 词谱(未出版)(第2/4页)

明刻本又题“陆友仁撰” ,友仁乃松陵陆子敬之字,岂又字辅之耶?顾嗣立《元诗选》云:“陆行直,字季道,一字德恭,一作季衡,吴人,居于甫里,自号天湖居士,翰林典籍致政。” 此又不云行直字辅之,而其人即《珊瑚网》所载者,此皆疑莫能定也。

此书凡“词说” 七则,“属对” 三十八则,“乐笑翁奇对” 二十三则,“警句” 九十二则,“乐笑翁警句” 十三则,“词眼” 二十六则,“集虚” 数则,卷帙戋戋,未见单刻。余所见明则惟《说郛》本,清则以乾隆二十七年云间姚培谦《砚北偶钞》本为最早,题“元陆辅之述” ,其次为乾隆四十三年刻《词林纪事》本,题“宋陆韶辅之撰” 。

明刻本题“陆友仁撰” 者,余未尝见,光绪间王幼遐四印斋刻一本题“元陆辅之述” ,今《词话丛编》采用之。

光绪三十年,长沙胡元仪取张叔夏《词源》注之,以发明其说,又录原词于对句、警句之下,分为二卷,命曰《词旨畅》,言畅其旨也。

此书松陵陈去病辑《笠泽词徵》,取胡元仪所撰校订附印之,亦为佳本。《说郛》、《砚北》、《词林》、四印斋本均至“单字集虚三十三字” 而止,《词林》本尚有“两字集虚” 一目,其文则缺。《说郛》、《砚北》、四印斋则并目亦无之,胡本则尚有“两字集虚” 、“三字集虚” 二目,其文则缺,此亦胜于《说郛》以来诸本者。

辅之论词曰:“夫词亦难言矣,正取近雅,而又不俗(《词林》本、四印斋本作“不远俗” )。” 此言最为精辟,与宋人论词多主于雅,不知词固俗文学也。尚雅则宜为诗,辅之揭“近雅不俗” 之旨,实得词学真谛。近雅,非诗也;不俗,非南北曲也,斯乃词也。

又云:“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 此语亦沈伯时、张叔夏所未及。胡元仪注云:“谋篇之妙,必起结相成,意远句隽,乃十全之品。” 此注实未畅其旨,当取名家词起结相照映者,为之例证,可助人神思不少。

又云:“凡观词须先识古今体制雅俗,脱出宿生尘腐气,然后知此语咀嚼有味。” 胡注云:“今生尘腐气固宜脱,必并宿生尘腐气脱尽,乃可至雅正清新之域也。” 此以“宿生” 为“前生” ,疑其误会。宿,陈也,犹陈言也,即上文所云“造语贵新” 也。生,涩也。《词源》云:“词中用一生硬字不得。” 尘,凡庸也;腐,迂也。此等语皆上不近雅,下不免俗,故当摆脱此等气质,然后方能有味乎作家名句也。

2 词旨校记(胡元仪《词旨畅》、《词林纪事》本)

(1)属对 卅八则,数同。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姜白石《法曲献仙音》)

胡本、四印本并作“笼云” 。

●珠蹙花舆,翠翻莲额。(前人)

《纪事》本注云“前人” ,前句乃楼君亮作。胡本则作“前人,〇〇〇,紫丁香” ,“〇〇〇” 谓前调,即《法曲献仙音》。四印本作“紫丁香” 。

●香茸沾袖,粉甲留痕。(前人)

《纪事》本句下仅云“前人” ,前句乃施梅川作。胡本作“前人,〇〇〇,去姬复来” ,“〇〇〇” 未详何调。四印本作“去姬复来” 。

●金谷移春,玉壶贮暖。(张寄闲茶花)

《纪事》本注云:“张寄闲茶花。” 四印本同。胡本云:“张寄闲□□□茶花。”

(2)乐笑翁奇对:

●因花整帽,借柳维船。(并同上)

“维船” ,胡本作“维舟” ,校云:“集本作‘因风整帽,借柳维船。’” 《纪事》本正作“维船” ,四印本同。

(3)警句 九十二则:

●春在暖红温翠。(赵解林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