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词选(历代词选集叙录)(第4/36页)

《直斋书录》歌辞类虽不著此书,然宋人称述此书者数见不鲜。王灼《碧鸡漫志》谓“李白清平乐三首,《尊前集》亦载此三绝句,止目曰清平词。” 又言“唐《尊前集》载和凝麦秀两岐一曲,与今曲不类。” 《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词话》云:“赵崇祚《花间集》载温飞卿菩萨蛮甚多,合之吕鹏《尊前集》,不下二十阕。” 又欧阳修《近体乐府》有罗泌跋云:“今观延巳之词,往往自与唐《花间集》、《尊前集》相混。” 又同书长相思词,有罗泌校注云:“《尊前集》作唐无名氏词。” 旧本《金奁集》菩萨蛮题下注云:“五首已见《尊前集》。” 张炎《词源》云:“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 以上皆宋人记载之近在眉睫者。可知北宋时已有此书,岂可以陈振孙偶失著录而疑之。

惟宋人多称唐《尊前集》,以为唐人所撰。然考之集中载李煜词,题曰李王,其为北宋人语无疑。盖后主卒于太平兴国三年七月,追封吴王也。《东坡志林》跋后主词,亦题作李王词。至《古今词话》称吕鹏《尊前集》,此殆有误。《花庵词选》谓唐吕鹏《遏云集》载李白应制词四首,则吕鹏所撰乃《遏云集》,未必兼撰《尊前集》也。罗泌谓《尊前集》有无名氏长相思词,今所传本,乃无此词,亦不录无名氏词。又李白清平乐三首,今虽在集中,乃题作清平调,而不曰清平词。由此可知此书自北宋以来,已经改窜,非当时之旧矣。且今本首列明皇、昭宗、庄宗、李王词,其次为李白以下至李珣词,先君后臣,编次不紊,而李珣词后又出李王望江南等词八首,其下又重出冯延巳词七首,其下又有李王词一首。疑此皆后人增入,非原本次序也。

今所知《尊前集》最早者,为明初吴讷编《百家词》本《尊前集》一卷。此本旧无著录,前人多未见。民国二十九年始由商务印书馆据天津图书馆藏抄本排印传世。其次为朱竹垞所得吴宽手抄本,今不知其存佚。次为顾梧芳刻二卷本,亦已难觏。次为丁氏善本书室藏梅禹金抄一卷本,今当在南京图书馆。复次为汲古阁重刻顾梧芳二卷本。以上皆明刻明抄也。有清一代,词学甚盛,而此书久不闻传刻。至清末,朱古微始据梅禹金抄本刻入《彊村丛书》,遂不复为罕见之秘笈。

(四)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宋曾慥编,卷首有绍兴丙寅上元日慥自序,略云:“以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编,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凡三十有四家,虽女流亦不废。又有百馀阕,平日脍炙人口,咸不知姓名,则类于卷末,以俟询访,标目拾遗云。” 陈振孙《直斋书录》有《乐府雅词》十二卷拾遗二卷,当即此是。然此书久不传于世。元明两代,未闻称引。清朱彝尊从上元焦氏抄得一本,仅上中下三卷,及拾遗二卷,然书中具载三十四家所撰词,当为足本,疑后人并合十二卷为三卷也。孙星衍则疑原书本为三卷,又拾遗二卷,《直斋书录》误作十二卷也。嘉庆中,江都秦恩复得一旧抄本,则为正集六卷、拾遗二卷。秦氏刻以流传,即《享帚精舍词学丛书》本也。其后南海伍氏刻《粤雅堂丛书》,又据秦氏本刻之。涵芬楼印《四部丛刊》亦收此书,以所藏旧抄本影印流通,则为正集三卷、拾遗二卷,殆即朱彝尊所得本。今秦伍两家刻本均不多觏,学人所资,十九皆涵芬楼影印本。然此本抄写甚草率,误夺颇多,亦有妄改处,未可谓为善本。

曾序“名曰《乐府雅词》” 下,即云“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欧公一代儒宗” 云云。此自述其编次之义例,然不详所谓“九重传出” 者是何篇什。检《文献通考》,此书下所引原序,则“名曰《乐府雅词》” 下云“调笑集句,欧公一代儒宗” 云云,始知此序两本皆有误夺。《雅词》本夺去“调笑集句” 一语,而《文献通考》则夺去“九重传出” 以下三句也。盖卷首所录之调笑绝句,乃自宫中传出,疑是御制,故冠于篇首,示尊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