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先生像(第4/15页)

你啊,是你母亲的镜中像,

唤回她青春如四月花季。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名叫亨利,但是语带双关的那两首诗(第135首和第140首)表明莎士比亚朋友的名字同他自己名字‘威廉’的昵称一样——叫‘威尔’。

“至于评论人药石乱投提出来的其他种种揣测,说什么‘W.H.’是‘W.S.’的误植,指的是威廉·莎士比亚先生,还有‘W.H.’应该是‘W.豪尔’的缩写、W.H.先生是威廉·豪斯维先生、W.S.先生误植为W.H.先生意味着W.H.先生是作者而非题献对象,等等这些说辞西里尔三两下就解决掉了。他的理据不值得重提,虽然记得他给我念了几段摘录,听得我捧腹大笑,多亏他不是德语原文照念,那是一个德国评论人说的,名叫班斯托弗,一口咬定W.H.是‘威廉,或其本人’的缩写。有人说这些商籁诗不过是写来揶揄同代人德雷顿以及希厄福德的约翰·戴维斯两人的诗作,西里尔对这种论调也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而我的确也有同感,这些诗具有严肃的悲剧意义,是莎士比亚从他满心的苦涩中挤出来的,又以双唇蜜糖般的言辞赋予甜香的韵味。他更不会认可那些评论,说什么这些诗作只是哲学寓言,莎士比亚与之对话的是他心目中理想的自我、理想的男儿气概、美的精灵、理性、神性逻各斯,或者天主教会等等。他觉得,而我的确也认为大家都会这么觉得,那些诗是写给某个人的——一个特定的年轻人,由于某种原因此人的品性曾给莎士比亚的灵魂灌满了催肝裂胆的欢乐,以及锥心刺骨的绝望。

“如此这般像是铺垫了一通,西里尔转入正题,说我以前要是对此有什么先入之见,如今该抛诸脑后了,公平地、心无成见地听听他的理论。他指出来的问题是:莎士比亚当时说的那个年轻人是谁呢,出身既不高贵秉性也不高雅,会让他如此激情满怀地赋诗诉说钦慕之情?对他如此离奇地倾心于一个年轻人,我们唯有叹为观止,几乎不敢去转动那开启诗人内心秘密之锁的钥匙。他会是谁呢,外表之美足以成为莎士比亚艺术的基石、灵感的不易之源,成为他梦想的真正化身?如果将这个人简单视为某种情诗的抒发对象,那就没抓住这些诗的全部意义,因为莎士比亚在诗中谈到的艺术不是商籁诗本身的艺术,说真的这些诗对他来说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的体己话罢了——他诗中所指涉的自始至终是戏剧的艺术。对这个人莎士比亚在诗第78首结尾说了这些——

你是我艺术的全部,是你

化我愚鲁为学问的神奇——

对这个人,他在诗第81首结尾以不朽相许:

那里,气息永在,众口传扬。

的而且确,这人非那个反串演女角儿的小演员莫属。为这个人,莎士比亚创作了《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和《辛白林》中的伊摩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和《皆大欢喜》中的罗莎琳、《威尼斯商人》中的波希亚和《奥赛罗》中的苔丝德莫娜,甚至担纲出演《安东尼与克莱奥帕特拉》中的克莱奥帕特拉。这就是西里尔·格兰姆的理论,你看得出纯粹是由那些诗本身演绎而出,能否为人所接受,凭借的与其说是可展示的证明或有形的证据,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和艺术的悟解。他声称这些诗非如此无法得其真意。记得他给我读了美妙的诗第38首:

我的缪斯怎需编造新题,

有你气息,在催生我诗句?

你散发的甜美无人能及,

令所有粗鄙的文字无语。

感谢你自己吧,若我诗章

值得你凝眸,值得你注目——

赞颂你,谁人会言辞俗伧?

是你自己,让人灵感飞舞!

你是缪斯第十,十倍高过

那诗奴乞灵的九位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