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4/4页)

也有人给外村的姻亲之类的帮忙,由自己出面,不过这种张成业都严词说明了,不是自己家用的话,到年底的时候,同样也是要给钱的,从年底分红中扣,不够就延迟到下一年,总能还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么做的,毕竟自己还不知道要出多少钱呢,大部分还在观望。

而这些瓦片,到底可以用工分抵扣多少,这具体该如何都要拿出个章程来,章程他们已经确定好了,现在就是计算,苏茴就被拉去计算,会计也在算,两个人一起,最后得出一个数,以此作为基准。

张成业看了总收入,很开心。

今年大家的积极性都比去年高,收获也更好,另外还有外快,大家今年分到的钱或者是粮食都会比去年更好,他就希望,年年都这样,一年更比一年好,大家都能吃饱、穿暖。

他知道有好些人家,因为囊中羞涩,孩子年纪大了,也没办法成家,成家了,一大家子挤在一起,各种不方便,他们不想搬出去吗?

想啊,但是没钱建房子,这起泥砖房省钱没有错,但多少都是要花钱买材料的。

按照这个年景,攒几年就可以攒出建小房子钱了。

他想着这样的日子,心里美。

苏茴原先也不知道烧瓦具体数目,这一出来,她也有些侧目了。

谢睿,是个有本事的。

一开始的成品数跟现在的对比,翻了几番,村里很多人用上了瓦片不说,外销的数量也很可观。

不算村人数,按照户来算,每户都能分个两三块钱。

别以为这很少,村里有几百户人呢,加起来就上千了,他们烧瓦,可是从五月才开始的。

有这个成绩,离不开张成业的大力支持,但是谢睿的本事也充分显示出来了,估计三姑六婆上门的要更勤快了,过个两年,成绩稳定了,他要回城,真的不难。

他会回去吗?

苏茴想了想,有点不舍,当然不是不舍谢睿,而是不舍谢睿的东西,她用酱换了不少首都的“特产”,离开之后,就难了。

没有拖延太久,计算清楚了,张成业就把大部分的粮食都按照工分发了下去,至于买了瓦片的,也有了换算,自己算一算自己领走的瓦片数量,就知道自己该粗多少钱了。

他们惊喜的发现,真的不多,十块钱以内,抵扣掉之后,自己再补个五块就差不多了,这个主要是大家都领的不多,大部分都只是领走漏雨严重的房间用的数量而已。

而没有领用瓦片的,比如苏茴,比去年分到的钱多了近四块。

这一下子,会计那边就堆满了人:“我明年要***片!”

“我也要***片!”

“下一个是我,我要把另外一个房间也铺上……”

年底,也是大家伙办喜事的时候,这时候大家都比较有空闲,主人家也是,刚分了粮食,比较宽裕。

赵夏兰小姑子就是这时候出嫁。

因为一些原因推迟了,后面的好日子就是分粮后了,就跟别人扎堆一起用一个好日子了。

虽然说不封建迷信,但是这种人生大事,没有几个人不看好日子的。

苏茴给赵夏兰小姑子准备了一罐子香菇酱,一罐子酸笋作为贺礼,赵夏兰嫁的人也姓张,跟张平还是能扯得清的亲戚关系,见面了也是哥哥弟弟的叫的,虽然仔细说起来,整个李村姓张的都是亲戚,不过一代代下来,远的早就跟普通人差不多了。

她送的也不奇怪,现在这时候送礼没有送钱的,都是送吃的用的。

或者一小袋米,一袋菜干,亲近的,比如赵夏兰这个嫂子,她就准备了一对毛巾,是大出血了。

因为那工业毛巾一条一块,她自己根本不舍得买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