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七十年代(第2/2页)

“这是野猪肉,野猪肉香,不过就是肥肉少,不讲价了,这些我这些切的时候就秤好了,这边的,一条两斤,这边的一条一斤,要是你没肉票,有别的也行,工业卷细粮奶粉都可以。”她来者不拒。

大妈立刻掏出自己的小布包,从那里点了钱给他,然后拿走了挑挑拣拣的三斤肉。

“你还在这里不?我去叫人过来。”她身上带的钱不多,她要回去再拿点,她家这些够了,但还有她娘家的呢。

“我在这等你一会儿,要是久了我就走了。”

大妈保证:“我一定很快回来,我家就在前面,你等我!”

那大妈快速地走了,确实很快,不到十分钟,七八个人就一窝蜂的走了过来,而且远远的还有两个老头老太太在望风。

可以说很熟练了。

苏茴一背篓的都是肉,装了有近五十斤,七八个人自然一下子吃不下,但是她们回去了以后,叫的人更多,而且她们还非常懂得策略,不会一窝蜂的全部来找她,而是这人走了那人再过来,还一直有人在门口、路口在望风。

大家都是明白现在的风气的。

这里不愧是厂区子弟,消费力惊人,没一会儿,苏茴的背篓就空了,还有人赶过来,看到这样有些遗憾,问她:“大兄弟,还有没有了?”

苏茴没有给准话:“我也不知道,要是有的话我再来。”

她很快走了,其他人也散的一干二净。

苏茴又换了一件外面的衣服,脸上也涂得更黑了一点,再压一下声音,这样看上去跟刚才就是两个人了。

这也是她去的是另外一个厂,纺织厂。

苏茴在这里提出她可以用以物换物,可以用布料、棉花、布票都行,她看着差不多的价格给肉。

有个大婶听了她这样说,飞速回家去抱了一匹布过来。

是一批很常见的灰色布料,但是在下端有星星点点的黑点,让它变成了瑕疵品,但是避开那一些,这一匹布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看到这批布,苏茴直接给她提了三条肉,那人满意的拎着肉走了。

这人开了个好头。

他们这里别的没有,各种瑕疵品布料说不上家家户户,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有,留下自己家要用的,多余的本来也是用来走人情,现在能换肉,有不少人都心动。

有的瑕疵品花的都看不出什么色了,这种苏茴就不要了,而那些布料不大,只能做件背心或者小孩衣服的罕见布料,苏茴则是来者不拒。

苏茴还想换一些棉花,但是棉花是个稀罕的东西,只有一个人拿了两斤过来,多的就没有了。

苏茴只能感叹,幸好他们这地方不是特别冷,有些体质格外好的,不用棉袄,多穿几层厚重的单衣也能撑过去,只要特别冷的那段日子不出门就好了,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整个冬天都没办法出去干活。

实在是棉花太缺少了,他们这里又种不了,只能从别的地方运过来,更多的,都被调度到更北方、更寒冷的地方去了。

苏茴一共去了4个地方,把二百来斤的野猪肉给卖掉了,只剩下那头大野猪的边边角角。

回到家,锁上门,她把一堆票分门别类放好,然后才是数钱,一数,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