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的贴面(第2/3页)

黑檀木好在哪儿呢?其一是边中分明,边白色,心黑色;其二是没怪味,不会让人怀疑“阁下您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么?”;其三是纹理黑白相间,仿佛木头界的大理石;其四就是匀称结实,不易坏,同时又细腻大气;其五就是自带光泽,圆润明亮,雍容华贵;最后,最重要的当然还有一点,它实在是太昂贵了!对17世纪初的法国人而言,这是完美的摆谱利器啊。

可是黑檀木也不太易于加工,习惯了大手大脚的法国传统木匠,做这玩意有些吃力,没奈何,只好敦请德国和比利时的黑檀木匠人,来法国教咱如何做工吧。以至于从黑檀木(ébène),发展出了黑檀木匠(ébèniste),又引申成为细木匠;而其他木匠则沦为(charpentier),跟黑檀木匠有了阶级区分。当然,德国人会当家,还谆谆教诲法国人:可别把整块儿黑檀木拿来做家具啊,太贵啦,还是做贴面placage吧。这是欧洲家具史上的一次革新,在此之前,家具多是实木,要贴点什么,也是俗气的黄金白银,到法王路易十三这年景,改用木头镶木头了!

路易十四上台,不用问,全欧洲时尚业都被他搅和了。这位无与伦比的败家子,建起了伟大的凡尔赛,造了一条镜厅长廊,到处闪金光,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太阳王。他老人家在1662年,直接造了个皇家家具厂,一切都要特供。当时的艺术总监夏尔·勒布伦投十四爷所好,想出了许多招,比如制造大量卷曲扭动螺旋造型,也就是后世称为巴洛克风格的典型;比如想尽法子在采光好的房间里镶金着银,以显得金碧辉煌。最后,他老人家想明白了:还是要对家具表面动手——这才是房间里最璀璨的部分啊。

于是,家具镶片的花样增多了:非洲运来的象牙,西亚倒来的珐琅,德国开采的黄铜,都被放到贴面上。青铜镶金,大理石镀金,亏他想得出。大体上,看一份17世纪晚期路易十四皇家家具厂的列表,就能看花眼。但见:

材质,除了杉木、橡木、胡桃木和黑檀木这四大金刚,还包括黄杨、冬青、红木、柠檬木、黄檀木,随时待命。

黑檀木这时都已被挤出贴面专业户的地步,被当作日常用品了——好有一比,黑檀木刚登陆时,其他杉木、橡木和胡桃木是白饭,黑檀木是鱼翅,用来拌饭;但在路易十四爷手下,黑檀木鱼翅就直接拿来当饭吃了。

镶嵌品,包括铜、象牙、银、黄铜、骨质、贝壳、天青石、黑曜岩、大理石、犀牛角。那时恰好欧洲各国往外殖民。

当然有生漆,以及花缎、锦缎、塔夫绸、东方丝绸,用来当家具的覆盖物。

花纹也日益妖异了:平常的英雄、花卉、藤萝、狮子,到这时变成了鸵鸟、巫婆、塞壬,一切都在往邪性的、夸张的、富丽的、刺激感官的方向走。一个典型的17世纪末18世纪初路易十四房间,四面墙家具就像哥特式恐怖片,正在朝你璀璨地狞笑。

好在路易十四爷过世了,路易十五登了场。他老人家开了洛可可一脉风,家具嵌片上也改用岩石、贝壳、花朵和叶子这些小清新风骨,之前的大红大金、大黑大褐,至此成了浅黄色、青绿色和米色。法国人那时迷中国风,于是青铜这些太笨重,也用得少了,开始打造全木家具,偶加纤细的金属花式镶边。到路易十六,更是用简单的红木配以镀金青铜饰品。大概那时候法国国王也想通了,精力主要花在更软的靠垫、更精细的花纹上,玳瑁和象牙成了家具镶嵌面的主要成分,黑檀木成了贵金属一般的存在:依然奢华,但日常家居不太用了。

最大的一个改革,乃是18世纪法国人开始在墙纸上做文章。他们终于想明白了:与其用家具贴面大搞室内装潢,还不如让家具就负责家具的功能,另用墙纸来补满墙壁——花纹随意,还不用特意雕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