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食物,都是不得已(第2/4页)

在中国,和狗肉一样不登大雅之堂的,是猪肉。传统格局里,鱼肉、牛肉、羊肉、鹿肉,都比猪肉高档。但在宋朝,非水域居民吃不到鱼肉,政府又严禁私宰耕牛,所以《水浒传》里,好汉得在野店才吃得上牛肉,鹿肉则是山珍,所以富人家主吃羊肉。苏轼在黄州所以吃猪肉,理由也是他穷,而且“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他是把猪肉当成平民食品的。所以猪肉在宋时市井间大发展,终于成为今日中国人民主食,也是无奈,比起其他肉来,猪肉的供应是最容易的了。

中国人如今吃猪肉,两个做法最有古意,体现猪肉的本源。须知宋时贵族不肯吃猪肉,是嫌有腥臭味,苏轼的想法是“火候足时它自美”,其实就是靠火久炖,去猪的腥味。四川传奇的回锅肉,最初是“一猪四吃”里,煮过之后的猪肉再回锅下料大炒,为了物尽其用而已。当然,说到物尽其用,川味里极多,比如卖完牛肉,牛头皮和牛下水无人要,于是把牛头皮、牛下水等调麻辣香浓的重味再卖,就是夫妻废片——现在以讹传讹,成了夫妻肺片。说到底,还是物尽其用,一粥一饭,实在不易。

希腊人对烤东西的爱好,也是从地理上来:多山临海,山珍海味多而少粟米,所以烤鱼简直是古希腊国技,后来地中海沿岸多学习之。意大利热那亚湾许多渔村小镇,卖油炸章鱼,章鱼裹上面衣油炸,再按顾客爱好,挤出新鲜柠檬汁。虽然外面面衣炸得松脆,但内里还保留着章鱼本身的洁白柔韧,所以真能做到外松脆而内香韧。巴塞罗那也卖这类油炸章鱼,是非常受欢迎的小菜tapas之一。希腊馆子里的做法就很粗野直率:直接用重味道橄榄油抹匀,上架直接大火烤,等章鱼略带焦,发出吱吱声了便吃,也不多加调味。这种做法,吃不惯的人会觉得味道极重,吃不下——因为希腊产的橄榄油味道太重,非地中海地区居民一闻到,会觉得鼻子都被撞了。

同样是吃章鱼,日本人除了章鱼生吃调酱油外,也有章鱼烧。调好的章鱼丸子——外层是面糊,杂有蛋皮和海苔等,内是章鱼块——倒进模具加热,烧到章鱼丸子凝固,撒完海苔粉、酱油、木鱼花等大堆料理,最后加酱料。同为沿海国家,同样是处理章鱼,就因为日本本土饮食里海苔、木鱼花和酱油都是饮食流程的一环,于是都加在章鱼料理中了——不同饮食,不同做法如是。

其实“可爱到通人性的动物不能吃”,在各国历史传统面前,是挺无力的。鸵鸟长得也可爱,不妨碍象牙海岸人拿来做鸵鸟肉三明治;孔雀美丽,河马憨厚,但古埃及王公就爱吃这俩货,尤其是孔雀的舌头,罗马名将兼美食家鲁库鲁斯尤其爱吃,当然其中不乏“老子吃得起,你们吃不起”的劲头。然后,随你信不信,澳大利亚人也有吃袋鼠肉的。澳大利亚南部,选袋鼠腰肉香煎后,用澳洲红酒来炖,是20世纪80年代就流行的款待游客菜式。联想到袋鼠活蹦乱跳的劲头,吃时是不是会格外不舒服?但没法子,人类本来就是靠汲取其他生物的养料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世上一定还有人觉得大白鲟和闪光鲟很可爱呢,但因为俄罗斯人不巧发现它们在里海流域不少,其鱼子还是制作鱼子酱的上好佳品,那就下手吧;至于伏特加呢,嗯,俄罗斯人也未必不喜欢其他酒,但考虑到他们的纬度和温度,既需要烈酒,又缺乏植物,所以酿造酒在俄罗斯人看来太口淡,还是蒸馏酒来劲儿能消愁解闷温暖身心,拿来搭配鱼子酱更是大妙。俄罗斯人还会反过来诘问:您以为我们喜欢吃酸黄瓜腌鲱鱼,不想吃新鲜黄瓜么?还不是地理环境闹的只能吃腌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