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刘备(第2/3页)

老人吹胡子瞪眼:“若像从前那样,我给孙儿买块糕点都要跨半个城!自然是如今更方便。且稍微有些手艺的人家都可以在自家售卖点木工针线吃食贴补家用,不用受市集官吏的盘剥。曹公许诺了,许县五年之内不收商税,这才能够将连年亏损的家底补回来一些。多少人家靠着这活着呢?!你,你……”

刘备被老人说得脸红:“如此说来,这是曹公的德政啊。”

“你是要住客栈吗?去去,往南走。我们城北小门小户多,你去学宫附近瞧瞧,临街家家户户都经商,房价都快翻上天了。要不是有官府压着,保不齐有豪族强买的。”

虽然挨了一顿埋汰,但好歹是问到了路。刘备一行辞别了相对平静的城北居民区,往城南学宫而去。半个时辰后,他们就坐在了梅花楼二楼靠窗的位置上。

几案上是冒着热气的白面包子,羊肉、鸡肉、鱼肉、三蔬四种口味的。张飞一口一个吃得停不下来,嘴里还要嗷嗷叫好。

“翼德,慢些,小心噎着。”

“不碍事的,阿兄。”张飞咕嘟咕嘟灌下一碗冰酒酿,然后继续往嘴里塞包子。

刘备和关羽对视一眼,笑着摇摇头,也慢条斯理地吃包子喝冰酒。“这梅花楼好手艺,难怪生意兴隆,食客云集。”刘备吃了八分饱,停下筷子赞叹道。

“能不好吗?这可是从曹府出来的大厨开设的酒肆。”旁边马上有一桌士子打扮的青年人接腔,“你们是新来的罢,连梅花楼的大名都没听过吗?”

刘备微微笑:“愿闻其详。”

青年士子带着几分卖弄地捋了捋他尚且还短的胡须:“梅花楼只卖白面蒸饼,号称‘饼中十八味’。据说最早是先费亭侯闲居家中时所创,与曹公兄弟分食,是公府的秘方。后因这梅花楼的大厨随军立有军功,被曹公特许脱离奴籍,自立门户。不光能将白面蒸饼卖与四方客,还得了曹师亲笔的题字呢。”

刘备:“倒也是一件逸闻了。”

关羽却将筷子搁下了:“原来是宦官做的吃食,不吃也罢。”

张飞一嘴的包子差点没噎在气管里,好不容易吞下去了。“管他谁做的,好吃不就完了。你又瞎讲究。”

关羽瞥了一眼这个有些神经大条的兄弟,决定不与他一般见识:“你就吃你的吧。”

刘备笑呵呵的,给关羽夹了一个羊肉包。“哎呀,走了一路饿了一路,不养足了精神,怎么面圣,是吧。”说完,自己找个了三蔬口味的,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关羽:二对一,完败。委委屈屈。

有关食物的话题就此打住,旁边的几桌士子们见刘备三人没有参与讨论的意思,于是便说起他们日常的话题:陛下上的什么课。

“六日前论用人那一节诸位可听了?曹师真真好气度、好胸襟。”一人开口,声音清脆洪亮,“从前我是不服她一个……今后,叫曹师也好,叫仲华公也好,我陈某心服口服。”

另一个矮个子的士子捶胸顿足:“四处都在谈论那一节,可恨我当日起晚了,没抢到前面的位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听清。”

还有刚刚从外地赶来的,好奇地打听那一节究竟讲了什么。

“一开始评论的是蔡邕。陛下问,蔡邕在士人中声望极高,与曹氏也亲厚,为什么不能担任司空。”听完全程的大嗓门娓娓道来。

“是啊是啊,为什么呢?”

“曹师回答说,蔡邕耿直,没有城府,从前在河平小县担任长官的时候就没有水利营造方面的建树,后来在中央多年,做的大都是编书、问答、礼仪之类的事物。这类官员,长处是清贵,短处是优柔寡断,为太常、司徒都是可以的,但太尉、司空就不合适了。”

另外还有人七嘴八舌地补充:

“仲华公说,从前李斯、赵高私德有亏,但始皇用他们得天下;商鞅酷烈不知变通,但秦国因此强盛;张良修道,轻易不开尊口,可以说傲慢,但高祖依旧敬重他。帝王用人不能只看品德就一味提拔,也不能因为缺点就弃之不用。权衡利弊,把最适合的人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才是为人主者的用人之道。这也是贾谊那样的贤人终身不得重用,而前汉多用酷吏,后汉多用宦官的原因。不是先帝们各个不懂得贤明卑劣,而是遇上了小人比贤人更合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