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11页)

“好啊!”酒仙少校满脸放光。用法语说,他天生是一个bon vivant,亦即一个讲究吃喝、喜欢交友的人。在这个新世界,除了将军,他没有敌人。我为什么向将军提起他的名字呢?为什么不提一个罪恶重于其肉体的人的名字,而是这个肉体重于其罪恶的人的名字呢?我离开酒仙少校,穿过人群,走向将军,准备听他哪怕是极其别有用心的政治鼓动。将军站在夫人身边。俩人旁边陈列着霞多丽葡萄酒和赤霞珠葡萄酒。一个男子在采访将军与夫人。男子举着盖革计数器似的举着话筒,一会伸到将军面前,一会伸到夫人嘴边。夫人见到我,笑像电压,增高增强起来。持话筒男子转过身来。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台相机,衬衣胸前口袋里露出一支四色换用的圆珠笔,笔像扒在口袋边往外偷窥的小人。

过了好一会,我认出他来。是桑朵,昵称桑尼。最近一次见他,还是一九六九年,我在美国学习的最后一年。他和我一样,也获得奖学金,在离我的学院一小时车程位于加州奥兰治县一所大学念书。奥兰治县是约翰·韦恩(1)家乡,也是战争犯理查德·尼克松出生地,那个地方的居民爱国爱到疯狂的地步。我想过,“橙剂”(2)十有八九就产在那里,或者至少这名意在纪念该县。桑尼学新闻专业,他给人印象与众不同,亟欲颠覆,不然的话,在南越可用上其专长。还有,他像肩扛一根棒球棒扛一根考查他人是否表里如一的道德棒,准备随时像打击棒球打击他人不合道德的言行。上大学期间,他很自信,或很傲慢。反正,对他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他的性格跟他的贵族血统有关。他的祖父是中国人,这点他从未停止过提醒别人。他的祖父骂起法国人来滔滔不绝、尖酸刻薄。结果,法国人将他押上船,关进船舱,送他去了塔希提岛(3),从此不得重返故乡。据说,他在塔希提岛结交了患梅毒的高更(4),后来,罹患登革热,一命呜呼了。或说,他死于一种无法治愈的思乡绝症。桑尼祖父令人尊敬,其言行受坚定的信念的支配。这类人大多数难容于人。因此,我敢肯定他亦遭排斥。桑尼继承了祖父信念强大这点,事事正确,或者自认为事事正确,与右倾保守派唯一也是关键的区别是,他是一个彻头彻尾左派分子。(5)他领导越南留学生中人数不多的反战派。反战派每月聚会一次,地点要么在学生会一间消毒室里,要么在他们中某个人公寓里。聚会时,吃的越来越冷,情绪则越来越热。我参加过他们聚会,也参加过同样人数不多的主战派聚会。反战派与主战派,仅政治主张不同,其他方面,比如,吃喝、歌曲、玩笑、论题均可互通互换。撇开政治派别不谈,所有这些学生的生活都是一只孤独满溢的杯子,他们大口喝着孤独的苦汁;聚在一起,想从对方处得到慰藉。正如此刻聚集在将军店里的前南越军官,希望从同病相怜的同胞身上获得热量,因为流亡生活实在寒冷,寒冷到连加州阳光也温暖不了他们冰冷的双脚(6)。

“我听说你在这里。”桑尼说道。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脸上泛开一片真诚的笑,眼睛依然闪烁着我再熟悉不过的那份自信。他两片灰白嘴唇的苦行僧似的脸,因为自信平添几分魅力。“再次见到你,真是太好了,老朋友。”老朋友?我想不出与他会到老朋友分上。“桑,”夫人插话道,“刚才采访我们。采访要登在他的报纸上。”“我是编辑。”他一边自我介绍,一边递给我一张名片,“这篇采访将登在我们第一期的报纸上。”将军兴致很高,脸色通红,从架上取下一瓶霞多丽葡萄酒。“我的年轻朋友,你在这个新世界努力复兴第四产业中这门精妙艺术,我很欣赏。这瓶酒是我的一点心意。”这情景教我不由得想起当年那些记者,我们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之礼,将他们关进牢房,因为当权者认为他们多报道了,其实也就一点,真相。桑尼此刻或许与我想的一样,再三婉拒,实在拗不过执意的将军,这才收下。我用桑尼笨重的尼康相机拍下这个可资纪念的场景:将军和夫人站在桑尼两侧,桑尼捧着瓶身,将军握着瓶颈。告别时,将军叮嘱:“把这张照片发在报纸头版。”